馳騁畋獵,令民氣發瘋﹔可貴之貨,令人行妨。
搏之不得,名曰微。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離輜重。
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侯王無以貞,將恐蹶。
六親反麵,有孝慈﹔國度昏亂,有忠臣。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複歸於樸,樸散則為器。
我獨泊兮,其未兆﹔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三章
道常有為而無不為。
上德有為而無覺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七章
是以聖報酬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
老子:「品德經」:第三章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地得一以寧﹔
夷道若纇﹔
大象無形﹔
質真若渝﹔
視之不見,名曰夷﹔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有為之無益。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品德經」:第十八章
知名之樸,夫亦將不欲。
飂兮若無止。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大道泛兮,其可擺佈。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
吾何故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
老子:「品德經」:第九章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六章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魚不成脫於淵,國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敦兮其若樸﹔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天然」。
老子:「品德經」:第十一章
何謂貴大患若身。
強行者有誌。
昔之得一者: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保此道者,不欲盈。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繁華而驕,自遺其咎。
是謂微明。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明道若昧﹔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
大道廢,有仁義﹔聰明出,有大偽﹔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偏將軍居左,大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章
道常知名。
夫兵者,不祥之器,
聽之不聞,名曰希﹔
知名六合之始﹔馳名萬物之母。
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是以賢人有為,故無敗﹔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死而不亡者壽。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實其腹,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孰為此者。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八章
此三者不成致詰,故混而為一。
荒兮,其未央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品德經」:第十七章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是非相形,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