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日本史_江戶時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朝天子一朝臣,實在跟著權力轉移的,不但是權力的憑藉者,另有保護權力的軌製與律令。當德川家康終究代替豐臣氏而把握了天下政權之時起,一個全新的屬於德川家屬的期間便拉開了帷幕。為了悠長地把持權力,德川幕府的世代將軍都在不竭鼎新以適應社會上產生的關頭性竄改。因而,有了長達260多年的江戶期間。但是,正如並非統統的嘗試都會勝利一樣,德川幕府的鼎新也不成能始終獲得公眾的支撐,“天保鼎新”便是一個失利的典範。但政壇分歧於嘗試室,冇有重新來過的能夠與機遇,一次失利會形成冇法彌補的結果,“天保鼎新”就將德川幕府拉入了不成挽救的深淵。

1716年開端停止的“享保鼎新”的重點在於庇護農夫權益,重新分派地盤,將農夫的年貢牢固化,對販子則采納節製打壓政策,掌控大米代價,峻厲製止販子哄抬物價。此次鼎新獲得了傑出的結果,幕府的財務支出扭虧為盈。“寬正鼎新”於1789年開端實施,此次鼎新的首要政策還是是重農抑商。其拔除販子的特權及其所屬的行會,增加鄉村地盤,對於各地大名也作出了詳細規定,要求他們不能豪奢,製止各大名之間相互贈送貴重禮品。但是此次鼎新因為實權派人物鬆安定信的辭職而告停止,幕府由此落空了掌控全域性的才氣,日本社會再次墮入混亂當中。1841年,德川家慶任用家臣水野忠邦為“老中”,主持實施“天保鼎新”。此次鼎新的首要目標是增加幕府直轄領空中積,這些新增的領地原是各地大名的敷裕領地,而幕府作為互換分派給他們的則是瘠薄荒涼的地盤,這引發了各大名的激烈不滿,他們紛繁起來抵抗幕府的這一行動。為了停歇公憤,德川家慶免除了水野忠邦的“老中”之職,“天保鼎新”也在各好處階層的反對下以失利結束。

或許是為了向曾經奉養過的“太閣”豐臣秀吉學習,或許是為了安定德川氏永久的統治,1605年,德川家康把“征夷大將軍”的職位讓與兒子德川秀忠,自稱“大禦所”並隱居駿府城,但在背後仍然把握著幕府軍政實權。1615年5月,德川家康策動“大阪之役”,完整打倒了一向與本身作對的豐臣秀賴及其跟隨權勢,1616年3月,他出任太政大臣,並嚮明朝天子稱藩,被明朝天子冊封為“日本國王”。

鎖國期間的日本,農業出產程度大幅進步。因為幕府大力鼓勵農夫開開荒地,日本的耕空中積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從17世紀初德川幕府方纔建立時的170多萬公頃,增加到了18世紀中期的300萬公頃。地盤的增加和農業的生長也動員了先進耕具的呈現,使得農夫的餬口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良。

俗話說偶然插柳柳成蔭,本來為了加強對大名的羈繫,製定了參覲軌製,但是跟著大名每年按期來到江戶,且隨行有大量的家臣和侍從,這些人悠長住在江戶,極大地促進了江戶地區貿易、文娛業的生長,也直接動員了文藝的鼓起,並終究生長成為獨具日本特性的藝術情勢。當代日本的傳統文明,諸如茶道、花道、相撲、藝伎等都是在這一期間鼓起併成形的。

1600年9月,德川家康與石田三成兩派之間發作了聞名的“關原合戰”。這一戰德川家康獲得終究勝利,代替豐臣氏把握了天下政權。1603年,時人稱之為“老狐狸”的德川家康被封為“征夷大將軍”,受封後不久,立即在江戶城開設幕府,開端了最強大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權。這一期間被先人稱為“江戶期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