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日本史_遣唐使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日本第一次派出的遣唐使團由正使犬上禦田鍬和副使惠日帶領,這兩小我都曾有入隋的經曆,對中土事件非常熟諳。遣唐使團於631年11月到達唐朝都城長安,唐太宗訪問了使團成員,並於第二年派新州刺史高表仁為使臣護送回日本並停止回訪。隋朝時留在中國的學問僧靈雲、僧旻、留門生勝鳥養等人也隨使團返回闊彆已久的故裡。

659年9月15日,齊明天皇派出的遣唐使團中由正使帶領的船隊在海上遭受暴風,漂到中國南海的一個島上。此次暴風奪去了大部分人的生命,隻要5小我偷了島上漁民的漁船到了中國的括州(今浙江溫州一帶)。而由副使帶領的船隊於9月22日順利到達中國,並於10月15日乘坐驛站的車輛駛往都城長安。途中得知唐高宗正在洛陽,便掉轉方向來到洛陽向唐高宗朝貢。與這位副使同來的另有北海道一男一女兩個阿依努人。阿依努人向唐高宗敬獻了一張白鹿皮、三張弓、八十枝箭。

日本停止調派遣唐使,這此中的啟事除了遣唐使破鈔龐大,唐朝政局動亂不安以外,顛末近300年對唐文明的接收與消化,日本已經根基上完成了本身的鼎新,對大唐文明學習的需求已不像最後那樣火急。在擺脫了來自中國的文明影響後,日本逐步構成了具有日本本土特性的國風文明。

260多年的遣唐使活動,鞭策了日本社會軌製的改革,也深切影響了日本人的文明與餬口。遣唐使返國後,參與樞要,仿行唐製,如《大寶法律》就是以唐律令為標準製定的。還仿效唐朝教誨軌製,開設各種黌舍傳授漢學,培養人才。818年,嵯峨天皇按照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議,下詔鼎新禮節,命“男女衣服皆依唐製”,連曆法、季節也主動仿效中國。

2005年8月25日,獨一一方日本遣唐使墓誌在日本東京展出,日本天皇親臨觀光。這方墓誌重見天日以後,再一次激發了人們對遣唐使的研討高潮。墓誌的仆人是井真成,當年他跟著日本第九次遣唐使的船隊來到中國的時候,還是個19歲的小青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