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輔大唐_吳茱萸湯治療頭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例1:鄧某,女,38歲,嶽池縣婦聯乾部,1984年3月15日診:頭頂偏左疼痛幾次發作18年,把柄有牽掣和跳動感,劇時臥床不起,兩三日一發;每次發作,必服去痛片才氣逐步減緩。曾經本省數家病院查抄,未予確診;迭用中、西藥物,始終未能節製發作。刻診:近年來頭痛愈發愈頻,精力不振,顏麵略帶踏實,納食、二便尚可,月經根基普通,舌淡紅苔薄白,脈弱。

按:本例頭痛,不但無肝胃虛寒、濁陰上逆之滿身證候和舌脈,反而閃現一派熱象,最能令人目炫。按照病史和藥效猜測,約莫是寒凝冷結耐久留著,體內陽氣不能暢舒,轉鬱而作熱,或陰霾寒氣迫陽氣上浮,故而閃現一派浮熱上衝之象。其辨證之關頭,一是抓住特性性證候――頭痛伴嘔吐稀涎;二是連絡病史綜合闡發,透過浮熱之征象,暴 ** 寒之本質。

餘有鑒於鄧案之得失,乃放膽直書吳茱萸湯:吳茱萸、生薑各15g,黨蔘、大棗各30g。囑其預備藥物,頭痛發作時試服1劑,並停服麥角胺。數往背麵痛發作,吃緊煎服,才服頭煎即漸減緩,服完1劑頭痛若失。患者大喜過望,要求多服穩固療效。竊思頭痛用本方速效如此,豈是肝鬱或肝旺!慮其常常感冒,感冒必發,遂用本方小其製,合玉屏風散:吳茱萸、生薑、防風各10g,黨蔘、大棗、白朮各15g,黃芪30g,連服20劑。至今將近三年,極少感冒,血壓一向普通,頭痛僅發過三次,且較著輕於往昔,亦不嘔惡,而照服初診方一劑便可息止。

一週後患者來告:“服完一劑,無不良反應,頭痛已六日未發;本日痛一次,甚輕微,亦不噁心,未服去痛片,約半小時痛漸止。”效不更方,續予上方三劑,察看一月,頭痛未發。為穩固計,本方小其製:吳茱萸、生薑各10g,黨蔘、大棗各15g,勸其再服6劑。患者於6月30日返回嶽池。同年12月尾餘曾專函追訪,知其半年間安然無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