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能古董商_舊雜誌的收藏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締造季刊》1922年5月在上海創刊。郭沫若、鬱達夫、成彷吾任主編。以頒發締造為主,並刊實際和翻譯。1924年出至2卷2期停刊。共六期。1926年2月《締造》複刊,改成月刊。鬱達夫、成彷吾任主編。實際與創作並重。1929年停刊。共出18期。

1、特彆刊號的雜誌。創刊號普通說瞭然刊物的辦刊主旨、內容、氣勢以及版麵、欄目標設置環境。另有很多社會名流的題詞,極具保藏代價。彆的,一些改刊、複刊、終刊號上有其改刊、複刊及終刊的背景和來由,一樣具有保藏代價。

雜誌,因為時效性較強,看後絕大多數都被丟棄了,留意保藏它的人並未幾。實在,一些過期的舊雜誌仍有代價,有的代價還不菲呢。在中國嘉德1996年春季古籍善本拍賣會上,束縛前的一本《美術餬口》雜誌以1.32萬元成交。由此可見代價和投資潛力之大。那麼,哪些舊雜誌才具有保藏代價呢

代價

《小說月報》1910年創刊於上海。1921年該刊第12卷第一期起由沈雁冰,鄭振鐸主編,大加鼎新,成為文學研討會的首要刊物,也是第一個大型新文學刊物。常常頒發具有民主主義和實際主義偏向的創作和論文,主動先容本國文學名著,成為首要的新文學期刊之一。1932年2月因淞滬抗戰停刊。共出22卷,258期。

《國聞週報》天津出版。刊載政治經濟、軍事交際、體育教誨等方麵的綜合性週刊,具有很好的質料代價。何時出刊,何時停刊不詳。

5、其他一些具有特彆記念意義、特彆內容的專刊、特刊等。這類雜誌大多具有很強的記念性、學術性、質料性和專題性,內容豐富,文章層次高,並且設想持重、奇特、圖文並茂,具有較高的保藏代價。

3、“文革”期間的雜誌。“文革”期間發行的雜誌同這一期間的郵票、像章、紅寶書等一樣,已成為不成多得的當代文物。文革期間公開發行的雜誌種類較少,再加上撥亂歸正後,多量“文革”遺留物品包含當時的報刊雜誌多被清理燒燬。是以,現存的“文革”雜誌非常少見。目前,一本“文革”期間的舊雜誌,如《紅小兵》、《紅衛兵》、《**歌曲》等,代價多數在30元至200元之間,少數發行量少、“文革”味濃的處所性雜誌,時價已高達上千元一冊,並且是有價無貨。

《電通畫報》因前後刊有江青(當時藝名藍萍)出演影片的劇照、餬口照、漫畫和筆墨二十多則,與“文藝旗手”江青“形象”大相徑庭,導致《電通畫報》在“文革”初期引來一係列的殺身之禍!

以下是部分聞名雜誌的資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