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仙嬌_第二十二章 三水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年青羽士的辦事效力很不錯。傍晚時分,他便用竹籮筐滿滿的挑了一擔東西過來。

“我想買一雙,不,十雙厚底的道鞋。”沐晚扳動手指說了起來,“唔,還要兩身換洗的道袍。另有鐵鍋……”

王院主是個削瘦的中年羽士,收了單,冇有多話,直接喚過一名年青羽士領著二人去黃字院十號。

怪不得師叔侄二人穿戴不俗,卻連件承擔行李都冇有。年青羽士掂了掂碎銀,點頭應下。

磨磨嘰嘰的,張師叔在一旁不耐煩了,從袖子裡摸出一塊三四兩的碎銀子,塞給年青羽士:“我們從都城過來,小孩子特彆耗衣物。她之前帶的衣服幾近都磨損儘了。煩請道友再幫手添置兩身換洗的衣履鞋襪。彆的,我們帶的乾糧和鍋碗炊具在進城之前都送給了借宿的莊戶人家,也煩請道友再幫手添置一套。”他們有辟穀丹,底子就用不著開夥做飯。以是,除了沐晚的衣物,其他的全隻是幌子罷了。那裡用得著這般詳確!

普通來講,掛單勝利以後,雲遊道人是要拿票據去拜訪觀主、各殿殿主和堂主之類道觀裡的大小頭領。在掛單期間,還必須和觀內的羽士一同做功課。而“號房老爺”話裡的意義是,這統統,他們師徒倆都能夠省了!

“俗世當中,確切難以尋到如許一處修心養性的地點。”張師叔帶著沐晚直接去偏殿的迎賓房掛單。

“柴火要到明天早上纔有。如果道友需求,我還能夠一併送些新奇的果蔬過來。”見張師叔二話不說,照單全收了,年青羽士的一雙眸子亮晶晶的。

張師叔於昨晚已經前來探過路。修士都具有過眼不忘的超凡影象力。故而,現在他對陳關渡城內瞭如指掌,熟門熟路的領著沐晚直奔三水觀。

城門外的護城河起碼有五十丈寬,其範圍竟遠遠超越都城的護城河。護城河上架有三座龐大的鐵板橋,靠外的那一端皆拴有四根黑黝黝的精鐵索鏈。每根鐵索比成年男人的胳膊還要粗。此時,兩座收起,唯有最左邊的那鐵橋被放下。車馬、行人都是從這座鐵橋長收支。一隊黑鎧長槍兵士共十人,分站在鐵橋入口的兩邊,諦視著過往路人。

“那便是三水觀了。”張師叔領著沐晚走在樹蔭之下,不緊不慢的先容道,“道觀普通建在山川之間,鮮有建立在凡塵俗世當中的。三水觀最後是座英烈祠,是大周建國帝王為供奉攻占陳關渡陣亡的將士而修建的。三百多年疇昔了,這裡香火一向暢旺得很,經後代之人多次擴建,垂垂成了一座大道觀。觀名也變成了現在的三水觀。”

一行三人沿著三尺來寬的石板路,越走越清幽。

沐晚在一旁公開裡撇了撇嘴:就這點子東西,頂上天去最多能值個二兩銀子。

好香的荷花!沐晚忍不住伸長脖子往院牆內裡張望。

張師叔聞言,低頭看著沐晚,問道:“小晚,你有甚麼要添置的嗎?”

師叔侄二人一前一後,急奔前行。晌午過剛,便已達到陳關渡的東城門。

再往東北方向走去,商店漸稀,門路漸窄,兩旁樹木成蔭。而放眼望去,鬱鬱蔥蔥當中隱現青磚碧瓦、飛簷鬥拱的修建群,被周邊浩繁的青磚小院映托得甚是顯眼。

隆冬時節,又剛過晌午,城內房屋、人丁稠密,這個時候,恰是一天當中最炎熱的時候,遠不及城外的風涼。過了城門,越往城內,門路兩旁的酒坊店鋪越多,但是,路上行人未幾,且大多行動倉促,是以,大多數的店鋪裡隻要幾個小伴計閒坐,並無客人幫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