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女生呀呀嘿_卷十一 齊俗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衣食饒溢,奸邪不生,安樂無事,而天下均平。故孔丘、曾參無所施其善;孟賁、成荊,無所行其威。

夫竹之性浮,殘覺得牒,束而投之水則沉,失其體也;金之性沉,托之於舟上則浮,勢有所支也。夫素之質白,染之以涅則黑;縑之性黃,染之以丹則赤。

地削名卑,不能親邇來遠。越王勾踐讚刂發文身,無皮弁蒹酥服,拘罷拒折之容,但是勝夫差於五湖,南麵而霸天下,泗上十二諸侯皆率九夷以朝。胡、貉、匈奴之國,縱體拖發,箕倨反言,而國不亡者,一定無禮也。楚莊王裾衣博袍,令行乎天下,遂霸諸侯。晉文君大布之衣,《爿羊》羊之裘,韋以帶劍,威立於海內。豈必鄒、魯之禮之謂禮乎!

孔子曰:“魯國必好救人於患。”子贛贖人,而不受金於府。孔子曰:“魯國不複贖人矣。”子路受而勸德,子贛讓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遠。通於論者也。

世多稱古之人而高其行,並世有與同者,而弗知貴也。非才下也,時弗宜也。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見。太公問周公曰:“何故治魯?”周公曰:“尊尊親親。”太公曰:“魯今後弱矣。”周公問太公曰:“何故治齊?”太公曰:“舉賢而上功。”周公曰:“後代必有劫殺之君。”厥後,齊日以大,至於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魯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故《易》曰:“履霜,堅冰至。

故求是者,非求事理也。求合於己者也;去非者,非批邪施也,去忤於心者也。

夫耳目之能夠斷也,反情性也;聽失於誹譽,而目淫於采色,而欲得事正。則難矣。夫載哀者聞歌聲而泣,載樂者見哭者而笑。哀可樂者,笑可哀者,載使然也。是故貴虛。故水激則波興,氣亂則智昏;智昏不成覺得政,波水不成覺得平。故聖王執一而勿失,萬物之情既矣,四夷九州服矣。夫一者至貴,無適於天下,賢人托於無適。故民命係矣。為仁者必以哀樂論之,為義者必以取予明之。

治世之體易守也,其事易為也,其禮易行也,其責易償也。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彆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商與商言數。是以士無遺行,農無廢功,工無苦事,商無折貨,各安其性,不得相乾。故伊尹之興土功也,修脛者使之蹠輳強脊者使之負土,眇者使之準,傴者使之塗,各有所宜,而人道齊矣。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異形殊類,易事而悖,失處而賤,失勢而貴。賢人總而用之,其數一也。夫先知遠見,達視千裡,人才之隆也,而治世不以責於民;博聞強誌,口辯詞給,人智之美也,而明主不以求於下;敖世輕物,不汙於俗,士之伉行也,而治世不覺得民化;神機陰閉,剞劂無跡,人巧之妙也。而治世不覺得民業。故萇弘、師曠,先知禍福,言無遺策,而不成與眾同職也;公孫龍折辯抗辭。彆同異,離堅白,不成與眾同道也。

凡此四者,衰世之造也,季世之用也。

故剞劂銷鋸陳,非良工不能以製木;爐橐齟狗簧瑁非巧冶不能以治金。屠牛吐一朝解九牛,而刀能夠剃毛;廚子用刀十九年,而刀如新剖硎。何則?遊乎眾虛之間。若夫端方鉤繩者。此巧之具也,而非以是巧也。故瑟無弦,雖師文不能以成曲;徒弦,則不能悲。故弦,悲之具也;而非所覺得悲也。若夫工匠之為連钅幾、運開,陰閉、眩錯,入於冥冥之眇,神調之極,遊乎心手眾虛之間,而莫與物為際者。父不能以教子。瞽師之放意相物,寫神愈舞,而形乎弦者,兄不能以喻弟。今夫為平者準也,為直者繩也。若夫不在於繩準當中,能夠平直者,此不共之術也。故叩宮而宮應,彈角而角動,此同音之呼應也。其於五音無所比,而二十五絃皆應。此不傳之道也。故冷落者,形之君;而孤單者,音之主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