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時候再回溯到一年前,也就是天寶元年,四十二歲的李白,帶著半生的遊曆與滿襟的抱負,由人舉薦來到長安。相傳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慕他才調,竟“降輦步迎”,又“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當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件時,李白亦成竹在心,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美,當即就讓李白供奉翰林院,職務是草擬文告,陪侍天子擺佈。凡有筵會郊遊,必命李白侍從,賦詩紀實,以絢麗筆墨傳播萬載。
亦有人不喜牡丹。不喜就是不喜,如何來看,入了眼,都是俗氣。可我仍然喜好。在一首唐詩的故事裡,嗅著隔空隔世的牡丹香入眠,我不想做風騷鬼,隻願夢裡有花花草草由人戀,有大片的牡丹將光陰開賤,而我抱著一把塵凡中的繁華,本身深埋了,又深埋。
那種鋪天蓋地,石破天驚的繁華,也隻要牡丹能夠給。與一朵牡丹的對望,它開得那麼亂世,開得那麼澎湃,開得那麼長夜無荒,便會生出一種恍忽來,狐疑本身在唐朝。氛圍,是唐時氛圍。色彩,是唐時色彩。力道,是唐時力道。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清平調*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