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龍子硬抵不住,身子一側,向前跨出一步,蓋聶一樣側身向前。一個是西域宗師,一個是中土劍神,便在這絕壁陡坡上,各展絕技,交叉而過。
話不表遠,再說回這險峰之上。
豪傑相惜,拳拳之意,儘在不言當中。
但那裡還抵擋的住?一聲悶哼,身子朝後直跌了疇昔,恰好滾到魏文身邊才停下。
魏文見勢不好,眉頭一皺,朝龐春叮嚀一聲。
蓋聶閃身到狹口處,甫一現身,一枝枝羽箭如星雨般射到,忙揮劍疾格,百忙中放眼往下望去,早已看不見魏文身影。隻見得十排弓兵邊射邊進,比來的竟已要到狹口處。而弓兵以後,是滿地的步兵,由龐春帶領,緊跟弓兵以後,往也往上而來。
這十排軍士從上至下,俱張弓搭箭。第一排先射,射畢即矮身下蹲,第二排軍士當即跟射。順次延到最後一排,循環來去。
劍缽一交,頓時劈啪作響,火花四溢。
二人甫一站立,定時回身,複又同時側身向前,各揮兵器互擊,錯回原位
須龍子一擊不中,第二掌緊跟著收回,橫掃蓋聶雙足。
須龍子回身向魏文道:“蒙公子恩聘,禮遇有加。本因再效犬馬之勞,何如已無能有力,就此告彆而去。”
龐春領命,當即到後軍中安插起來。
這邊廂五眾見蓋聶大勝,俱是喝采不跌。那須龍子勉強站起家來,隻見魏文正對他斜眼相向。
這時須龍子已打出第十六掌,而對方劍圈愈發擴進,他身子已朝後退了三步。
蓋聶謙聲說道:“大師是西土高士,如能捨棄兵器,今後必成正果。”抱拳行禮。
他視若無睹,向蓋聶看去,欲待說話,隻覺胸口盪漾,吼頭一口鮮血還是先吐了出來。隨後竟淡然一笑,像是在諷刺本身技不如人普通,然後才說道:“你我三次比武,本日我才心折可服,你公然不愧是劍神。本座逞雄西域,自大天下無敵;現在相逢中原,方知天外有天。自此迴歸本土,用心作禪,再不涉中原一步。”朝蓋聶行一佛禮。
魏文心道:“我有雄師在此,已用不上這廢料了。如不讓他走,反將他逼到蓋聶一派。”當下袍袖一拂,表示任由他去。
待得歸位,回過身來站定之時。須龍子忽感左臂一陡,手上單缽竟脫手而出,直往崖下飛落,而不見覆信。
蓋聶見戰機已到,驀地化守為攻,長劍一彈,化成十幾道劍光,破圈而出,分向須龍子捲去。
魏文見六眾如猛虎下山普通,朝本身撲來。他卻涓滴不懼,冷冷一笑,身子向後軍中去。隻見前軍武卒齊今後散,後軍閃出一飆軍士來,連續往下有十排之眾,一排擁著兩人,竟是在這險道上列成了一座步地。
須龍子劈動雙缽,多是嚴守流派,攻少守多。鬥到分際,蓋聶劍走龍飛,勢夾勁風,一招青龍鬨海,直進對方中宮。
他下山以後,便重歸西域,果在有生之年未涉足中土半步。而在西域鑽悟禪機,終得大成。又設教收徒,鄉火傳承,東晉一代高僧鳩摩羅什便是他後代之徒。
一時候亂箭齊出,一發不斷。六眾那裡還能近前,各揮兵器攔截,往崖口退。待退進高山裡時,王坦臂上還是著了一箭。
天氣愈昏,兩人翻翻滾滾已拆了二百餘招。這時兩邊拆招之間,身法騰挪,更是萬分謹慎,怕視野變差,稍有差池,墜下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