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淋病 皆熱結 淋者,小便痛澀淋瀝,欲去不去,欲止不止是也,皆熱氣結於膀胱。
腸臟說 得其情 腸熱臟寒,腸寒臟熱。《內經》精義,張石頑頗得其解。
小柴胡 首特筆 懷胎以桂枝湯為第一方,產後以小柴胡湯為第一方,即此是法。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產婦鬱冒、脈微小、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者,以小柴胡湯主之。
香蘇外 平胃臨 香蘇飲力量太薄,不能驅邪儘出,恐餘邪之傳變多端。平胃散為燥濕消導之劑,仲景從無燥藥發汗之法。且外邪未去,更無先攻其內法。
虛兼濕 參附苓 胃苓散加人蔘、附子之類。
痛而煩 裡熱窒 小腹痛雖為停瘀,而不大便、日晡煩躁、譫語,非停瘀專症也。血因熱裹而不可,非血自結於下,但攻其瘀而可愈也。《金匱》以大承氣湯攻熱。
無夢遺 十全設 無夢而遺,是氣虛不能攝精,宜十全大補湯,加龍骨、牡蠣、蓮鬚、五味子、黃柏,為丸常服。
厘清飲 佐黃柏 萆 厘清飲加蒼朮、白朮,再加黃柏苦以燥濕,寒以除熱。
白散方 窺秘鑰 《三因》白散之妙,喻嘉言解之甚詳。見於《醫門法律・中風門》
自伏所主至此,其小注俱《內經》本文。轉旋,言心手矯捷也,其要旨在調此中氣二句。中氣者,土氣也。治肝不該,當取陽明,製其侮也。
歸脾法 主二陽 《內經》雲∶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為女子不月。宜歸脾湯。
脾腎瀉 近天明 五鼓今後瀉者,腎虛也。瀉有定時者,土主信,脾虛也。故名脾腎瀉。
濕氣勝 五瀉成 《書》雲∶濕成五泄。
漸遲至 重桂薑 血海有寒也,宜加味四物湯,加乾薑、肉桂之類;甚,加附子。
惟懷胎有水氣、身重、小便倒黴、惡寒、起即頭眩,用葵子茯苓散不能無疑。
香薷飲 有特長 香薷發汗利水,為暑症之專藥也。有謂夏月不成用香薷,則香薷將用於何時也?大順散 從症方 此治暑天畏熱貪涼成病,非治暑也。此舍時從症之方。
生脈散 久服康 此夏月常服之劑,非治病方也。
若瘟疫 治相侔 四時不正之氣,及方土異氣,病患穢氣,感而成病,則為瘟疫。雖有從經絡入、從口鼻入之分,而見證亦以六經為據,與傷寒同。
參五臟 細量度 四飲猶未儘飲邪之為病也,凡五臟有偏虛之處,而飲留之。言臟不及腑者,腑屬陽,在腑則行矣。《金匱》曰∶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惡水不欲飲。水在肺,吐涎沫欲飲水。水在脾,少氣身重。水在肝,脅下支滿,嚏而痛。水在腎,心下悸。
若遺精 另有設 與濁病又殊。
東坦法 防氣傷 暑傷元氣,藥宜從補,東垣清暑益氣湯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