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字經_第3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漸早至 藥宜涼 血海有熱也,宜加味四物湯,加續斷、地榆、黃芩、黃連之類。

敗精淋 加味啜 過服金石藥,與白叟陽已痿,思色以降其精,乃至內敗而為淋,宜前湯加萆 、石菖蒲、菟絲子以導之。

茴香料 著醫林 三層茴香丸治久疝,雖三十年之久,大如栲栳,皆可消逝。

究其指 總普通 究其殊途同歸之旨,木動則生風,風生而火發,故河間以風火立論也。風生必挾木勢而克土,土病則聚液而成痰,故仲景以痰飲立論、丹溪以痰火立論也。究之腎為肝母,腎主藏精,精虛則腦空,腦空則扭轉而耳鳴。故《內經》以精虛及髓海不敷立論也。言虛者言其病根,言實者言其病象,實在一以貫之也。

資參謀 亦勿忘 商治時不與眾醫談到此法,反為其所笑。

補貴當 方而圓 虛則補之。合上為六法。曰方而圓者,言一部《傷寒論》滿是活法。

甘麥湯 臟躁服 《金匱》雲∶婦人臟躁,哀痛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嗬欠,甘麥大棗湯主之。

痰火亢 大黃安 寸脈滑,按之益堅者,為上實。丹溪用大黃一味,酒炒三遍為末,茶調下一二錢。

傷寒瘟疫第二十二

小兒第二十四

狐出入 頑麻 狐疝∶臥則入腹,立則出腹。 疝∶大如升鬥,頑麻不痛。

欲下取 求其端 端,頭也,謂尋到泉源也。欲榮其上,必灌其根,前人有上病下取法。

雜提及 道弗彰 以上皆諸家之臆說。而先聖之道,反為之晦,若行道人,不成不熟記之,以資參謀。

疝氣第十九

六法備 汗為尤 汗、吐、下、溫、清、補,為治傷寒之六法。六法中唯取汗為要,以瘟疫得汗則生,不得汗則死。汗期以七日為準,如七日無汗,再俟七日以汗之。又參論中聖法,以吐之、下之、溫之、清之、補之,皆以是求其汗也。詳於《時方妙用》中。

雜病門 還熟讀 《金匱》雲∶婦人之病,以因虛、積冷、結氣六字為綱,至末段謂千變萬端,總出於陰陽真假。而獨以弦緊為言者,以經阻之始,大抵屬寒,氣結則為弦,寒甚則為緊,以此為主,而參之兼脈可也。

司命者 勿逐流 醫為人之司命,熟讀仲聖書而兼臨症之多者,自有定識,切不成隨波逐流。

嘔噦吐第十六(呃逆附)

伏所主 所因先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

有抱病 曆歲年 由母腹中吃驚,積久平衡,一觸而發。病起於有生之初,非年來之新病也。《內經拾遺》用溫膽湯,柯韻伯用磁朱丸。

香蘇外 平胃臨 香蘇飲力量太薄,不能驅邪儘出,恐餘邪之傳變多端。平胃散為燥濕消導之劑,仲景從無燥藥發汗之法。且外邪未去,更無先攻其內法。

忽搐搦 癇病然 手足抽掣,猝倒無知,忽作忽止,病有間斷,故名曰癇。

附敷藥拔風害人說

眩苦嘔 少陽編 少陽居太陽陽明之界,謂之陽樞,寒熱相雜。若寒熱來往於外,為胸脅滿煩,宜大小柴胡湯。若寒熱互搏於中,嘔吐腹痛,宜黃連湯。痞滿嘔逆,宜半夏瀉心湯。拒格食不入,宜乾薑黃連人蔘湯。若邪全入於膽府,下攻於脾為自利,宜黃芩湯。上逆於胃,利又兼嘔,宜黃芩加半夏生薑湯。論以口苦、咽乾、目炫為大綱。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