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字經_第5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即小半夏湯加茯苓四錢。

濃樸大黃湯(《金匱》) 治支飲胸滿。(支飲原不中正,飲盛則偏者不偏,故直驅之從大便出)濃樸(二錢) 大黃(二錢) 枳實(一錢五分)水二杯,煎七分,溫服。

當歸 黃芩 芍藥 芎 (各一斤) 白朮(半斤)共研末。酒服方寸匕。今用一錢,日再服。懷胎常服即易產,胎無痛苦。產後百病悉主之。

滾痰丸(王隱君) 治一實在痰異症。妊婦忌服。

歸脾湯方見《虛癆》。

二陳湯半夏(二錢) 陳皮(一錢) 茯苓(三錢) 炙草(八分)加生薑三片,水二杯,煎八分服。加減法詳“三字經“注。

一味大黃散鹿茸酒二方見上“三字經”注。

丹礬丸(《醫通》) 治五癇。

白虎湯調胃承氣湯理中丸烏梅丸四方俱見《傷寒》。

腎氣丸六味湯炙甘草湯三方俱見《虛癆》。

大承氣湯大黃(二錢,酒潤) 濃樸(四錢) 枳實 芒硝(各二錢)水三杯,先煮枳實、濃樸至一杯半,去滓,納大黃;煮一杯,去滓、納芒硝,微火煮一二沸服。得下,勿再服。

消渴方

正元丹(《秘旨》)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偶然陰火上衝,則頭麵赤熱,眩暈噁心。濁氣逆滿,則胸脅刺痛,臍肚脹急。

傷寒方

五苓散 (《金匱》) 治臍下悸,吐涎沫而顛眩,此水也。

當歸補血湯當歸(三錢) 炙 (一兩)水煎服。加附子三錢,神效;或加桂一錢。

十棗湯(《金匱》) 治懸飲內痛。亦治支飲。

小半夏加茯苓湯 (《金匱》) 治卒然嘔吐,心下痞滿,膈間有水氣,眩悸者。

傷寒方

以上二方,俱見《傷寒》。

乾薑 黃芩 黃連 人蔘(各一錢五分)水一杯半,煎七分服。

水三杯半,先煮葛根至二杯半,吹去沫,入諸藥,煎至八分,溫服。不須啜粥。

崇高辟瘟丹 崇高辟瘟丹,留傳活著間。正元焚一炷,四時保安然。(此歌出聶久吾《彙函》)羌活 獨活 白芷 香附 大黃 甘鬆 山柰 赤箭 雄黃(各平分) 蒼朮(倍用)上為末,麪糊為丸彈子大,黃丹為衣,曬乾。正月月朔侵晨 ,焚一炷辟瘟。

藿香 白芷 大腹皮 紫蘇 茯苓(各三兩) 陳皮 白朮 濃樸 半夏曲 桔梗(各二兩)甘草(一兩)每服五錢,加薑、棗煎。

附方∶《外台》茯苓飲 治積飲既去,而虛氣塞滿此中,不能進食。此證最多,此方最妙。

《三因》白散滑石(五錢) 半夏(三錢) 附子(二錢,炮)共研末。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蜜三錢,水一杯半,煎七分服。

疝氣方

大承氣湯方見《陽明》。

澤瀉湯(《金匱》) 支飲雖不中正,而逼近於心,飲邪上乘清陽之位。其人苦冒眩,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扭轉而乍見眩黑也。宜此湯。

又照火線加蓽撥一兩,檳榔五錢,共五兩。按照前丸吃法。

甘麥大棗湯甘草(三錢) 小麥(二兩六錢) 大棗(十枚)水三杯,煎一杯服,日作三服。

龍膽瀉肝湯 治脅痛,口苦,耳聾,筋痿,陰濕熱癢,陰腫,白濁,溲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