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風_268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裡起首需求厘清的是中日兩邊軍隊體例上的差彆。日軍以師團為根基計謀單位,聯隊為根基戰術單位。在抗戰發作時,日軍有17個師團,體例為四單位製,即每個師團下轄兩個旅團,每個旅團設有兩個步兵聯隊,每個步兵聯隊包含四個步兵大隊和一個山野炮中隊(75毫米山野炮4門)、一個速射炮中隊(37毫米速射炮6門)。每個步兵大隊下設三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九二式重機槍6挺)、一個炮兵小隊(九二式步兵炮2門)。一個步兵中隊包含三個步兵小隊,每小隊轄三個分隊(輕機槍3挺,步槍24支)、一個擲彈筒分隊(擲彈筒2支)。師團總人數在2.3萬~2.5萬人。即便是在侵華戰役開端後,日軍感到四單位製師團行動不便,打消了旅團級彆,改成師團直接下轄三個聯隊,直屬一個炮兵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搜刮聯隊和一個輜重聯隊後,一個師團也有1.8萬人的範圍。百姓黨軍的體例為一個師下轄三個團,另有直屬的工兵連、迫擊炮連、搜刮連、間諜連各一個,步兵團冇有炮兵。遵循如許的裝備,一個師的兵力約莫相稱於日軍的一個步兵大隊。如若按日軍最後的四單位製計算,17個師團下轄總計204個步兵大隊――百姓黨軍的統合戰役力實在僅為其2/5。

何應欽在《開戰之前敵我兵力比較》中,對比了“七七事情”時兩邊的兵種及兵員數量,日本在開戰之初,陸、海、空軍不管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占絕對上風。日本兵員總數為448.1萬人,此中現役兵、後備役兵、預備役兵為戰役兵,數量199.7萬人,彌補兵人數248.4萬。陸軍常備師團17個,水兵艦艇190萬噸位,空軍飛機2700多架。百姓黨陸軍現役兵170多萬,彌補兵約50萬。水兵艦艇11萬噸位,不敷日本的1/10。空軍獨一戰役機305架,各式飛機加起來一共600架。陳誠在《敵我國力的比較》中寫道:我陸軍固然有182個師的番號,但作戰初期可利用於一線的兵力,僅為步兵80個師、9個獨立旅、9個騎士師、2個炮兵旅、16個獨立團罷了。

原日本關東軍兵士、作家五味川純平在其《假造的大義》一書中表露:日本在射擊練習上對切確性要求極嚴。開端要求是:對於射程300米的伏靶,不但5發槍彈要全數擊中,並且起碼要有3發集合在一個拳頭大的麵積上。達到這個程度後,就是限秒射擊。最後是限在4秒內擊中300米外的靶子,其次是限2秒。做到後,戴上防毒麵具快跑300米再進入限秒射擊。遵循這個標準練習出來的日本步兵,幾近每小我都是偷襲手。

拚刺練習是日軍新兵的根基課目之一,日軍一貫將步兵的“白刃突擊”視為處理戰役的最背工段。凡是每其中隊都會裝備拚刺練習教官,而陸軍軍隊的聯隊長則需求按照詳細環境,製定呼應的白刃戰練習打算。有人統計,在抗戰發作初期,在白刃戰中,我方需求3~5名兵士才氣對於一名日軍兵士。

何應欽對於日本兵力的闡發為:“不管在數量上與本質上均大占上風。”就單兵作戰才氣,日軍起首誇大步兵的“每發必中”和“白刃主義”。

日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