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_第2章 魏武揮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一去就是一年的顛沛流浪,天子又變成了蕩子。建安元年(196)七月,天子終究回到洛陽。麵對被董卓燒燬破敗不堪的都城,漢獻帝欲哭無淚。

曹操收羅郭嘉的定見,郭嘉的觀點跟程昱一樣:劉備絕非池中物,其謀未可測也。前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必須早做安排。

曹操今非昔比。

但是勝利以後的王允也犯了跟董卓不異的弊端,那就是大開殺戒,連累無辜,大學者蔡邕也被誅殺。傳聞,殺蔡邕時,很多人表示反對。王允卻說,當年孝武天子冇把司馬遷殺了,成果留下一部誹謗之書。現在國運式微,豈能讓一個奸人拿著筆站在年幼的天子身邊?[5]

李傕和郭汜一聽有理,便殺了歸去,成果是國度、天子和群眾再次罹難。賈詡約莫也覺獲咎孽深重,便當用本身的影響,儘能夠地停止李傕和郭汜,製止了他們很多罪過,庇護了很多大臣,算是將功補過。

呂布和袁術,就冇那麼好運氣。

這並不奇特。到建安四年(199)底,楊奉已滅,呂布已亡,袁術已死,張繡已降,劉表宣佈中立,孫策保守東方。局勢變得十清楚朗:袁紹與曹操兩雄不併立。兩邊都把對方看作了項羽,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支撐曹操的另有賈詡。賈詡對曹操說,明公的聰明超越袁紹,英勇超越袁紹,用人超越袁紹,定奪超越袁紹,獨一的題目是總想萬無一失。實在,隻要抓住機遇,一鼓作氣,半晌工夫便能夠大功勝利。[46]

在這類對抗的背後,又有甚麼奧妙之處呢?

看來,在這個軍閥的期間,士族是冇戲了,哪怕他們同時把本身變成軍閥。

張繡立馬派兵去追。

因而天子下詔,授予曹操符節和黃鉞,錄尚書事。授予符節,就有了軍中法律權;授予黃鉞,就有了表裡批示權;錄尚書事,就有了最高行政權。

那麼,南邊為甚麼能夠對抗北方?

是以賈詡說:將軍固然放心。

是以,官渡之戰不但是兩個好處個人的鬥爭,更是兩個階層兩條線路的大決鬥。在社會職位上,是士族與寒族之爭;在乎識形狀上,是儒家與法家之爭。這內裡冇有調和的餘地。袁紹勝,天下就是士族和儒家的;曹操勝,新政權和新次序就將由寒族和法家來建立了。[53]

曹操又改口說:還能夠支撐半年。

隻不過他冇想到,劉備既然能夠叛變曹操,一樣也會從他那邊叛逃。[40]

將軍弱冠登朝,則播名海內;值廢立之際,則忠義昂揚;單騎出走,則董卓懷怖;濟河而北,則勃海頓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眾,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雖黃巾猾亂,黑山放肆,舉軍東向,則青州可定;還討黑山,則張燕可滅;回眾北首,則公孫必喪;震脅蠻夷,則匈奴必從。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豪傑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台端於西京,覆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複。以此爭鋒,誰能敵之?比及數年,此功不難。

風格和層次,高低立判。

賈詡說:唯其如此,才應當投奔曹操。

曹操當即采取了毛玠的建議,並派使者前去長安聯絡朝廷,卻被河內太守張楊攔住,不得過境。

最賞識和看重劉備的人,是曹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