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_第3章 孫劉聯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獻策人:魯肅

這時已是寒冬。北風勁吹,船艦顛簸,曹軍中又病倒一片。因而曹操命令將戰艦連鎖在一起,陸軍則在岸邊安營紮寨。周瑜的部將黃蓋說:敵眾我寡,難以耐久。但曹軍既然船艦首尾相接,無妨一把火把他們燒走。

傅巽說:那好!如果劉備不能克服曹操,將軍就冇法自保;如果打得過曹操,他還會再做將軍的部下嗎?

這三個州,是益州、荊州和揚州。它們的州牧,則最早是劉焉、劉表和劉繇(讀如搖)。劉焉是益州牧,劉表是荊州牧,劉繇是揚州牧,他們也都是宗室。

劉備並不熟諳諸葛亮,也冇太把這個二十六歲的年青人當回事,固然他身高一米八四,麵貌甚偉風采翩翩。但在四十七歲的劉備眼裡,諸葛亮仍然是小字輩。

荊州下轄七郡,領縣上百,並且北據漢沔(漢水、沔水),利儘南海(廣東、廣西),東連吳會(江蘇、浙江),西通巴蜀(重慶、四川),可謂“用武之國”,可巧仆人又守它不住,的確就是天賜,就看將軍想不想要了。[16]

這是一次極其嚴厲當真的對談,兩邊也都表示了最大的誠意。為了慎重其事,劉備利用了“孤”的自稱。他在建安元年被封為好城亭侯,能夠稱孤。[15]

曹操當即感到時不我待。究竟上,他對荊州早已覬覦多時,而袁紹的殘存權勢也已剿除儘淨,北部中國幾近儘收囊中。曹操本人則自任丞相,大權獨攬令行製止,完整能夠篡奪荊州,也必須篡奪荊州。[5]

不過這事也就到此為止,諸葛亮又回到了隆中。他真正成為劉備的得力助手,應當是在司馬徽和徐庶死力保舉以後。即便如此,劉備也仍未高度正視。

危在朝夕的劉備卻回絕了先走一步的建議,對峙與公眾遲緩同業。他的解釋是:成績大事必須以報酬本。現在人家跟我存亡與共,我又如何忍心丟棄他們!

劉備說:恨少!

劉琮投降,曹操的雄師便如入無人之境。劉琮這纔派人去奉告劉備。劉備聞訊大驚,拔出刀對來人說:明天就是宰了你也不解恨,隻是不想弄臟了我的刀![7]

就冇有赤壁之戰,也冇有三國鼎立。

能打主張的,是荊州和益州。

計謀要點:先取計謀要地荊州,再攻占益州,構成鼎足態勢。對外結合孫權,對內管理國度。

那麼,孫權能夠點頭了嗎?

很清楚,諸葛亮去見劉備,是“提出建議”;劉備去見諸葛亮,是“收羅定見”。兩人談得投機,這才決定合作。也是以,諸葛亮到劉備軍中,一開端是冇有職務的。擔負智囊中郎將,是在赤壁之戰今後。[14]

更何況,劉備拜訪諸葛亮,也一定是雇用。

近者奉辭討伐,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23]

劉備說:比不上。

劉琮說:我就不能和諸位一起,守住先君基業,以觀天下之變嗎?再說另有劉備。

因而劉備開誠佈公: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自不量力,一心想要蔓延公理於天下。何如智術淺短連遭波折,隻剩下壯心未已,先生以為計將安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