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龍戲唐_第527章 立儲風波(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陛下明鑒,微臣覺得教誨乃是底子要務,涓滴忽視不得,然,座師製卻須得有所講究,竊覺得當以國子監之飽學鴻儒任之,一師一徒,此文道也,至於習武,亦可著技藝出眾者為諸皇子之師,待得年事稍長,文理已通,便可列席兩儀殿議事,以培養諸皇子治政之才,再長,則以朝堂諸部務試之,兼以處所任職之曆練,如此,何愁諸皇子不成大器哉。”

“嗯,子明之能,朕自是信得過,此事就先再議也罷。”

李恪聞言不由地便是一愣,明顯不是太清楚陳子明此言的意味之地點。

“回陛下的話,微臣覺得此事急不得,削藩當然該當,然,終歸須得等軍製改革事件辦好了以後再行,以免變生枝節。“

“嗯,此法可行,子明且先擬個詳細之章程來,朕轉頭便下了詔,以成定製。”

教誨乃是個大命題,後代對此不知有過多少的爭辯,對此,陳子明自是心中稀有得很,隨口道出幾條行之有效的體例自算不得甚難事兒。

“罷了,不說此事了,朕剛得線報,小九在柳州還不誠懇,與六叔(荊州都督荊王李元景)、十四叔(霍王李元軌,青州刺史)暗通款曲,企圖不軌,嘿,真當朕是泥菩薩不成,依朕看,削藩一事也已是刻不容緩,子明覺得呢?”

在搞不清楊太後所為是否是出自聖意的環境下,陳子明自是不敢隨便妄言,這便意有所指地點了一句道。

“唔,也是,若得雄師建製完成,何愁諸逆不平,隻是朕倒是擔憂逆賊提夙起事,倘若因之生靈塗炭,實朕之過也。”

蕭皇後乃是南梁皇室先人,按輩分論,乃是已故特進蕭瑀的遠房堂侄孫女,嫁給李恪已有近十年之久(李恪之原配楊氏早亡,並無子息),但是生子卻晚而少,到現在也就隻要李仁一個兒子,後再無所出,現在,李恪即位以後,後宮雖尚未開端大範圍進人,然,後宮美人無數乃是定製,加上李恪年青,背麵子息必多,蕭皇後自不免擔憂李仁的嫡子職位會受威脅,故而纔會想方設法地要立李仁為太子,現在見房中氛圍不對,唯恐惡了陳子明之心,這便緊著從旁解釋了一番。

“陛下明鑒,現在諸皇子雖皆年幼,然,終歸會有長大成人之時,進學自是遲誤不得,終須得有必然之規,方可確保諸皇子之成材,微臣有一法,或許能見奇效。”

“哼,這麼說來,子明是執意不肯給老身一個麵子嘍?”

“子明去而複返,莫非是出了甚大事了?”

“陛下聖明,微臣遵旨。”

“罷了,子明既如此對峙,老身也不難堪你了,回罷。”

“哦?”

楊太後向來都不是個好說話的主兒,這麼些年來,之以是表示得極其低調,那不過是情勢所限罷了,無他,不管是長孫皇後還是太宗,都是本性極強之人,哪能容得嬪妃們惹是生非的,現在麼,楊太後已是貴為後宮第一人,前朝公主的脾氣可就閃現出來了,這不,饒是陳子明回絕得非常委宛,可楊太後卻愣是冇給陳子明留麵子,寒著聲便嗬叱了一句道。

“子明有話儘管直說,朕聽著便是了。”

但消李恪能立法諸皇子的培養軌製,也就能從根子上處理了立儲之題目,自也就能製止楊太後與蕭皇後再找他陳子明的費事,對此,陳子明自是樂得耳根清淨,緊著便獎飾了一句道。

“回陛下的話,向前太後曾召了微臣前去泰福殿覲見,皇後孃娘與大皇子皆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