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蝴蝶夢:民國名媛往事_·各自飄零,情繫故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943年,由百姓黨元老吳稚暉保舉,陳西瀅受命前去倫敦主持中英文明協會,淩叔華與女兒小瀅隨後前去――此時,素未會麵的精力導師伍爾夫因受不了病痛折磨而他殺。

1990年3月25日,她在病院裡,在親朋老友、文藝界訊息界人士以及醫護職員的祝賀中度過九十華誕。4月,淩叔華曾得了的乳腺癌複發並轉移。5月16日,她從數日的昏倒中醒過來,向親人和醫護職員要求,但願再看看北都城。因而由救護車陪護,淩叔華躺在擔架上旅遊了童年期間印象最深的北海公園,瞭望過白塔後她喃喃地說:“山湖美!柳樹美!白塔美!”禁不住潸然淚下。

幸虧淩家祖上交遊廣漠,漢奸文明界中也有著些舊乾係,淩叔華本人相稱低調,在北平冇碰到大費事,一年後她帶著女兒再次回到西南。

還真不好判定是不是陳西瀅用心逼老婆回到重慶來的。

陳西瀅是典範的一根筋,為保護台灣的權益費經心機,“四周拉票”,而台灣方麵還責其辦事不力,連補助也不給了。有段時候,陳的一千朋友見他太窮,幫助了一筆錢,陳相稱慚愧,連連伸謝:“太客氣了”,“彷彿多了點”。

淩叔華在英國大紅的時候,陳西瀅受命出任民國駐結合國教科文構造常駐代表,在巴黎事情。適時陳西瀅連人為都冇法保障,還多次為台灣當局馳驅,淩叔華曾與其大吵一架。

1970年3月29日,陳西瀅在英國歸天,淩叔華此時已經辭職在家,與丈夫風雨相伴四十年,從相識相知到相依相離,舊事均已成雲煙。淩叔華本想葬陳西瀅於台灣陽明山,與他的老友胡適、傅斯年、羅家倫做伴。但陽明猴子墓要“按號分派”,淩不得不將陳的骨灰存放在倫敦一家殯儀館十餘年,厥後將丈夫的骨灰葬在了其故鄉無錫。

1939年底,留在北平故鄉的母親歸天,淩叔華帶著女兒展轉從香港、上海、天津,回到已被日本人占有的北平。淩叔華在北平謹慎翼翼待在家裡,重慶的陳西瀅卻筆耕不輟罵鬼子,淩叔華常常被間諜膠葛,淩曾回想道:“抗戰時,他在重慶為《中心日報》撰寫罵日本的文章,這些社論很受人重視。陳先發展於用鋒利的字句攻訐時勢,以是他很過癮,但可把我害慘了。因為當時我回北平替母親辦喪事,我三番兩次囑他以筆名頒發,他就是不聽,成果害我在北平一年時闖,日本北平間諜、憲兵等,不時來探我回北平的實在目標,還要我寫信給陳先生叫他來北平……歸正惹了很多費事!”

以後,淩叔華又回到九十年前她出世的處所――史家衚衕54號――那28間屋子是她的嫁奩,現在已改成史家衚衕幼兒園。在曾經的舊宅前,她彷彿回到了疇昔,她說:“我母親幫我做午餐了。”幾天後她分開了人間,留活著上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是不會死的。

或許是淩叔華不風俗重慶的餬口,或者受不了服侍婆婆。尚在婚後不久,他們一起回到陳西瀅的故鄉,本地常常有人來看他們,遵循故鄉風俗,兒子、媳婦應當站在白叟前麵,替他們端茶、倒水之類的,淩叔華很不肯意,感覺丟臉,就裝病躺著。

1962年,她應邀在巴黎停止中國文人和她本身的畫展,此次畫展顫動一時,除她本身的畫作外,還展出她小我保藏的名畫,如董其昌、倪瓚、陳老蓮、惲南田、傅山、石濤、鄭板橋、金農、趙之謙等名畫。法國科學院聞名院士安德列・莫羅評價她說:“……她曉得如何應用她的魅力,寥寥數筆,便活生生地畫出一株幽蘭,一莖木蘭花,或一串蘋果花的蓓蕾。她用中國墨,在潔白的畫麵上,純真、簡練得幾近無以複加,幾近能夠說這是一種籠統的筆法。但看她描畫天然的曲線,又能令人憶起這些花枝和花朵的實體,實在,這是由實在的存在產生和傳出來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