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州有一個姓徐的,駕船渡海去遠方做買賣,在海上遭受大風,船被吹到不知甚麼處所。風停後,徐某睜眼一看,見來到一處,山嶽連綿,樹木蒼蒼。徐某但願有人居住,便將船拴好,揹著糧食、乾肉,下船登上了海岸。
一天,夜叉們都出去打食了,隻剩下徐某一小我在洞裡坐著。俄然從彆的洞來了一個母夜叉,想跟徐某私通。徐不肯。母夜叉發怒,將他一下子撲翻在地。恰好徐某的老婆從內裡出去,見此景象,暴怒地衝上前去,撕打起來,一口把她的耳朵咬了下來。過了一會,那母夜叉的丈夫也來了,徐妻才放了她,讓她走了。從而後,徐妻每天守著丈夫,一刻也不分開。三年後,孩子們已能走路了。徐某教他們說人的說話,垂垂地咿咿啞啞會說話,大有點人氣了。固然還是兒童,但登山如走高山普通;跟徐某依迷戀戀,很有父子情義。
剛進山,見兩邊絕壁上,密密麻麻地擺列著很多洞口,像蜂房一樣,洞內模糊有人聲。徐某來到一個洞外,停下腳步往裡一瞅,內裡有兩個夜叉,吡著兩排白森森的劍戟般的利齒,雙眼瞪得像燈籠一樣,正用爪子撕生鹿肉吃。徐某嚇得魂飛魄散,倉猝返身要逃,夜叉已瞥見他,扔下死鹿,爪子一伸,把他抓進洞裡。兩個夜叉相互說著話,像鳥獸的叫聲,爭著撕扯徐某的衣服,彷彿想吃了他。徐某驚駭萬分,忙取出背在身上的乾糧和熟牛肉乾,送給夜叉。夜叉分吃完了,感覺味道很美,又去翻徐某的袋子。徐某搖搖手,表示冇有了。夜叉大怒,又把他抓了起來。徐某要求說:“放開我!我船上有鍋子,能夠再做給你們吃!”夜叉不明白他的話,仍然發怒。徐某打動手勢又說了一遍,夜叉像是略微有點明白了,便跟著他來到船上,把鍋子拿到洞中。徐某抱來柴禾,點上火,將夜叉吃剩下的生鹿肉煮了獻給他們,兩個夜叉吃得非常歡暢。到了夜晚,夜叉用石頭堵住洞口,像是怕徐某逃竄。徐某蜷曲著身材,遠遠地躲著夜叉躺下,整夜戰戰兢兢的,恐怕終究不免一死。
又過了四年多,母夜叉俄然出產了。一胎生下兩個男孩,一個女孩,都是人樣,不像他們的母親。夜叉們都很喜好這三個孩子。常常一塊逗弄他們。
一天,夜叉們早夙起來,每個夜叉脖子上都掛著一串明珠,輪番走出洞外,像是在迎候甚麼高朋。又讓徐某多煮些肉。徐某問母夜叉,母夜叉說:“明天是天壽節。”又走出去跟彆的夜叉說:“徐郎冇有骨突子!”眾夜叉傳聞,各摘下五顆珠子,一塊交給母夜叉。母夜叉又從本身脖子上摘下十顆,共湊了五十顆,用野麻皮搓了根繩索串起來,掛在徐某脖子上。徐某看了看這些明珠,一顆足值百十兩銀子。一會兒,夜叉都走了出去。徐某煮完肉,母夜叉來叫他說:“去接天王!”
一天,母夜叉跟一個兒子和女兒外出,半天冇返來。恰好北風高文,徐某淒傷地想起故裡。便領著另一個兒子來到海岸邊,見本來的船還在,便和兒子籌議著返回故鄉。兒子想奉告母親,徐某勸止住了。父子二人登上船,逆流行駛,隻用了一天一夜,便達到交州。到家後,徐某得知老婆已經再醮走了。他拿出兩顆明珠,賣了幾萬兩銀子,家道因此非常敷裕。兒子取名叫徐彪,十四五歲時,就能舉起幾百斤重的東西,粗直剛猛,生性好鬥。交州的駐軍主帥見了他後很詫異,便讓他做了千總。正趕上邊陲兵變。徐彪在作戰中所向披靡,立了很多功績,十八歲就晉升成了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