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洛答覆:“先讓他們吃十天飽飯,再等一批盔甲軍火。最快也要比及月尾。”
顏鐸問:“定了出兵的日子?”
島上有十幾萬蠻人,她才八百兵力,還冇有完成練習。
對方稀有百皮甲,己方藏有三百鐵甲,即便數量比對方少,也不會虧損。
李洛道:“那就勞煩父親了。以父親看,用他來和乃顏做這鐵馬貿易,一年可得馬多少?”
即便早就漢化,但這些從白山黑水走出的獵人的後嗣,仍然殘留著一些彪悍勇武的脾氣。
“此人可靠。因為老夫當年命他做這馬官兒,以備起事時有一條戰馬來源。現在,你所作所為步步為營,很有章法,為父非常放心,乾脆讓他為你所用。”
遼陽牧場養頓時萬,那人身為牧監,如此便當的前提,卻每月隻能瞞下五十匹馬。
“他複書說,每個月,最多隻能瞞下二十匹母馬,三十匹公馬。再多就會出事了。”
五百盔甲,絕對不是個小數量。他料定李若愚不成能滿足他的要求,但兩三百副還是有希冀的。
然後,他就迫不及待的給李若愚寫信,言辭恭謹,滴水不漏,最後要求購買五百副盔甲的兵曹批條。
乃顏是蒙古帝國東道宗王,封地包括了大半個遼東,是東道權勢最大的蒙古宗王。此人與同出黃金家屬的西道蒙古宗王一樣,對元廷和忽必烈都不平氣,幾年後就會兵變。
“我也顧慮。不過父親放心,她膽小心細,殺伐定奪不輸男人,必定無礙。”
一年才瞞下六百匹,差的遠啊。
可惜,他們大多麵黃肌瘦,一副耐久吃不飽飯的模樣,可見平光陰子過得非常恓惶。需求白米白麪、大魚大肉好生滋養一段光陰,纔好上陣廝殺。
“吾兒,何為弼馬溫?”
對於私造盔甲的人,哪怕是頂級門閥,也要嚴懲。就算高麗王冇有才氣懲辦,另有大元朝廷來懲辦。
幸虧他已經是一郡團練使,完整有權限光亮正大的購買弓箭、盾牌、刀槍。
措置了這些事,又開完一次隊長以上的集會,李洛纔有工夫進內院給顏鐸問安。
加上有默算偶然,倘若能做到出奇不備的話,此戰就穩操勝券。
但盔甲彆想買到了。這玩意兒需求兵曹(兵部)的批條(甲票),有了“甲票”才氣在官府武庫購買。世族私兵的盔甲,都是通過這類體例獲得的。
盔甲是冷兵期間最首要的設備之一,管控極其嚴格。甲匠作為專業性極強的官匠,幾近都被朝廷節製。韓恭一個海盜頭子,冇運氣還真遇不上。
“父親,草原牛可種田麼?”
這個口兒,就是李洛的機遇了。
李洛道:“不但是馬。還要牛,台……海東移民的牛太少,影響屯田。”
“嗯,耕牛缺口太大,隻要通過草原買牛。”
李洛明白了,忽必烈防著乃顏兵變,以是節製榷場限定鐵器和食鹽流入遼東,讓乃顏空有幾十萬部眾,卻難以作反。
接著命管家李敏鎬著人帶著厚禮送信到仁州。
不像他們的先人那樣刁悍到所謂“滿萬不成敵”的境地,但卻比他們的先人更聽話、更順服。這纔是李洛現在最需求的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