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_八 若許當初親騎射,河淮處處是高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新湘軍的再次大敗和河防之策的完整停業,給官文抓到了抨擊的把柄。官文現在處於極其無益的情勢:京師本來就有一多量曾氏兄弟的反對派,他們當中一部分出於正統看法,以為一家兄弟兩人手握重兵,位居督撫,且功蓋天下,不是國度之福,固然有裁軍自抑之舉,還是隱患。這中間有滿人、蒙人,也有很多漢人。一部分是妒忌眼紅。這中間多為滿蒙親貴,本身無能,卻又不讓彆人闡揚才調,便以漢人宜防的祖訓,不竭地提示規勸太後、皇上。現在曾氏兄弟軍事失利了,這兩部分人自發地連絡起來,要求朝廷乘機製裁他們一下,以示天威而杜異心。官文字人位高權重,錢多勢大,他並不買曾國藩密保的賬,教唆、拉攏一批言官上書彈劾,要求朝廷收回欽差大臣之命,罷曾國藩的兩江總督之職。就如許,短短的半個月內,曾國藩連續接到軍機處寄來的兩道嚴責上諭和禦史穆輯香阿、阿淩阿等五人措詞倔強的參劾抄件,麵對著帶兵十多年以來,直接針對他而來的最險惡的政治情勢。五十六歲的曾國藩,在經曆過一番極度的痛苦以後,腦筋異乎平常地沉著下來。

為表示本身的決計,曾國藩將朝廷頒佈的兩江總督和一等毅勇侯兩顆銅印封起來,另刻木質關防一顆:"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侯行營關防"。並將此事附片上奏。

曾國藩當體仰朝廷之意,為國分憂,豈可稍涉嫌慮,剛強己見!著即懍遵前旨,剋期回任,俾李鴻章專意剿賊,迅奏膚功。

曾國藩走出轎步入亭中,昂首細看,粉壁上寫的是十首七絕,總題叫"複興將帥詠",每首詠的是一個帶兵將領。他一首首看著,前八首像是詠的賽尚阿、烏蘭泰、吳文鎔、江忠源、何桂清、胡林翼、勝保、僧格林沁,看到第九首時,他的心跳了起來,那詩寫道:

古今無兩慶封侯,北進惜乎無善謀。

正在這時,前來徐州接欽差大臣關防的李鴻章帶著一班文武大員親到城外郊迎,將曾國藩一行前呼後擁地迎進知府衙門。李鴻章恭恭敬敬地向恩師就教治撚之策,曾國藩撫須深思很久,甚麼話也冇說。李鴻章再三哀告,他仍隻字不言,隻揮筆在紙上寫了幾個字。李鴻章接過看時,紙上寫的是:"撚亂止於河防。"望著恩師剛毅的麵孔,李鴻章重重地點了一下頭,將這張紙細心摺好,放進衣袖裡。

年餘以來,曾國藩所派將領馳驅東、豫、楚、皖等省,不遺餘力,殲賊亦頗很多,雖未能遽蕆全功,亦非貽誤軍情者可比。禦史穆輯香阿等人之疏著無庸議。曾國藩著回兩江總督本位。湖廣總督、暫署兩江總督李鴻章著授為欽差大臣,專辦剿撚事件。朝廷賞功之典具有衡量,該大臣援前人自貶之義,請暫刊出侯爵,著無庸議。

撚軍權勢仍很強大,一日不平息,太後、皇上就一日不會安寧。自從僧格林沁身後,綠營、旗兵再冇有一支軍隊能夠獨任此事,平撚,非湘淮軍莫屬。淮軍五萬精兵,天下無出其右,湘軍陸師力量雖弱些,而二萬長江海軍卻仍然是一支強大的力量。統統這些軍事力量,實在就是他和李鴻章的私家武裝。是以,朝廷目前要完整拋開他是不成能的。就是起用李鴻章為欽差大臣,湘軍水陸兩支人馬也不會服服帖帖聽李鴻章的話,還得他點頭纔是。這便是曾國藩對本身力量的信心腸點。即便退一萬步講,朝廷絕情絕義,不顧結果將他開缺,他也不再沉淪,當即挈眷回荷葉塘。他乃至悔怨,早知有本日,不如當初打下金陵就與老九一起去官回家為好。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