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_第六章 衡州練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 王錱掛出"湘軍總營務局"招牌,遭到曾國藩的指責曾氏的本籍,其年譜上是如許寫的:"曾氏本籍衡陽,國初有盂學公者始遷湘鄉荷塘都之大界裡,再傳至元吉公,族姓漸多,資產漸殖,遂為湘村夫。"曾氏的夫人歐陽氏的家世,可見之於曾氏所著《歐陽府君墓誌銘》。歐陽氏的父親名凝祉,字福田,"先世自江西徙居衡陽"。凝祉三歲而孤,依母長成,出身秀才,以西席為業。生有二予二女,宗子名柄銓,次子名柄鈞。長女即歐陽夫人,次女嫁彭治官。

位於南嶽衡山南麓的衡州城,是湖南僅次於長沙的名城。湖南自古有三湘之稱。何謂三湘,其說不一。有一種說法是:瀟湘、蒸湘、沅湘合為三湘。衡州城恰是蒸水與湘水的彙合處,為兩廣之流派,扼水陸之衝要,物產富庶,民風刁悍,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曾國藩對衡州特彆親熱,這是因為他一來本籍衡州,二來歐陽夫人是衡州人,三則他少年期間曾在衡州肄業多年。來到衡州,曾國藩如同回到湘鄉,有一種魚遊大海、虎歸深山之感。

"還寫本來的老招牌:湖南審案局。"分開長沙前夕,駱秉章在曲園酒家大擺筵席,為曾國藩及團練全部哨長以上的頭子餞行。徐有壬、陶恩培、左宗棠和糧道、鹽道等官員都列席作陪,鮑起豹和清德卻回絕插手。久遊宦海的曾國藩非常清楚駱秉章等人的油滑,但他不想與駱秉章撕破臉,因而帶著眾頭子欣然列席。駱秉章內心公然歡暢,二人並肩坐在一起暢談,如同一對密切無間的好朋友。

荊七排闥出去,對曾國藩說:"大人,剛纔陸知府派人送來一封急信。"曾國藩坐起,從荊七手中接過信。本來,這信是新擢升為湖北按察使、正帶兵在江西火線與承平軍西征軍作戰的江忠源寄來的。江忠源信上說:長毛權勢強大,能征慣戰,兵戈不怕死,又會拉攏民氣,很難對於。請曾國藩在長沙多募幾千人馬,練成精兵,早日開赴江西,彌補他的楚勇。看完這封信後,曾國藩想到了一個好主張。

曾國藩深知藉助駱秉章的首要,把招牌一事措置好後,便當即給駱秉章寫了一封信,向他陳述團丁安設的環境,歡迎他隨時來衡州觀察。接著,曾國藩又給郭嵩燾、劉蓉各寫一信,聘請他們來衡州共舉大事。又寫了一封信給黔陽教諭、平江舉人李元度。李元度字次青,曾和曾國藩在嶽麓書院同窗。曾國藩賞識李元度的才情敏捷,也請他來衡州幫辦文書。又寫了一封給正在桂陽州客籍守製的陳士傑。道光二十八年,陳士傑以拔貢上京考小京官,朝考時,閱卷大臣恰是曾國藩。曾國藩見他的策論群情風發,言之有物,欣喜地録取了他。從那今後,陳士傑視曾國藩為恩師。

衡州城小西門外蒸水濱,有一片寬廣的荒地,本地百姓稱之為演武坪。這是當年吳三桂在衡州稱帝時,為演兵而斥地的,厥後便成為曆代駐軍的練習場,比長沙南門外練兵場要大很多。曾國藩把他帶來的一千多號團丁,便安紮在演武坪中間的桑園街,批示所設在桑園街上一棟趙姓祠堂裡。為便於平常參議,他要羅澤南、王錱、李續賓、李續宜、康福、江忠濟及滿弟國葆等都住在祠堂裡。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