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承平軍在江寧定都立國,與朝廷作對,一百八十年前的三藩之亂重演以來,朝廷在任命曾國藩為第一個幫辦團練大臣後,又敏捷在安徽、江蘇、江西、直隸、河南、山東、浙江、貴州、福建九省任命四十二個幫辦團練大臣,用以幫手處所文武彈壓各地風起雲湧的動亂。承平軍聲望大震,東南國土烈焰騰空,千裡長江,戰艦如雲。茂發、張國梁受命帶領從廣西跟蹤出來的綠營沿江追擊,在江寧南部建江南大營,把江寧城團團圍住。琦善帶著一支軍隊倉促南下,在長江北岸揚州建起江北大營,虎視江寧。本已積貧積弱、災害深重的中國百姓,今後今後,又陷於血與火的戰亂當中,運氣更加悲慘。
《曾國藩年譜》:鹹豐三年,"正月,公在長沙督辦街團,委在籍江蘇候補知州黃廷瓚、安徽候補知縣曹光漢編查保甲"。"時公於長沙城中魚塘口為行轅,設審案局,委候補知州劉建德、照磨嚴良峻承審,拿獲強盜,立予嚴訊,用巡撫令旗即行正法,或即斃之杖下。彆離會匪、教匪、盜匪及平常痞匪項目,按情罪以處辦。公意純用重法以鋤刁悍,而殘暴嚴格之名在所不辭也"。
緊靠巡撫衙門的魚塘口,新創辦了一個衙門,招牌上寫著"湖南審案局"五個大字。布袍素巾、腰纏麻絲一身守製裝束的曾國藩在這個衙門裡辦事,當起以安境保民為首要職責的幫辦團練大臣已經有兩個月了。記得進長沙的那一天,他和郭嵩燾、國葆、康福一行來到大托鋪時,江忠源便帶著一百楚勇在鎮上恭候,親身陪他們進城。來到新開鋪時,左宗棠又帶著一班長沙鄉紳和昔日師友,如黃冕、孫觀臣、陳季牧及嶽麓書院山長丁善慶、城南書院山長丁輔臣等來驅逐。來到又一村巡撫衙門口,隻見中門大開,張亮基帶著前鄂撫羅繞典、佈政使潘鐸、按察使嶽興阿及鹽道、糧道等一批初級官員早已等待在那邊。當夜,張亮基在巡撫衙門大擺酒菜,為曾國藩洗塵。張亮基如此昌大而誠心腸驅逐,使曾國藩深為打動。連續幾天,張亮基和曾國藩密談。二人對湖南吏治敗壞、匪盜橫行,都深惡痛絕。曾國藩以為亂世須用重典,對宦海要嚴加整飭,特彆對匪盜要嚴加彈壓。張亮基完整附和。對曾國藩所持的"寧肯失之於嚴,不成失之於寬"的方略,張亮基也甚為賞識。曾國藩又提出在省會建一大團,從各縣已經練習的鄉勇中擇其優者,招募來省,嚴格練習,以這支團練來保衛省會安然,彈壓各地匪亂的建議。張亮基小我也表示同意。隻是茲事體大,要曾國藩親給皇上上一奏章。最後,張亮基緊握曾國藩的雙手,說:"此後有關湖南保境安民的統統,都奉求給仁兄了,全仗大才經緯。湖南是仁兄桑梓,仁兄對湖南的摯愛之心,定不在亮基之下,千萬莫存避嫌之念,固然放開手腳,施補天之術,使三湘父老早得安寧。"這番話,說得曾國藩熱血沸騰,恨與張亮基相見太晚,對先前的回絕頗感愧赧。
武漢三鎮失守,使鹹豐帝大為大怒。署湖廣總督徐廣縉被撤職嚴辦,張亮基奉調到武昌,代替徐廣縉的空缺。張亮基視江忠源為擺佈手,他把江忠源及其一千楚勇也帶到武昌,剩下的五百楚勇編為一營,由江忠源的表兄鄒壽璋、弟弟江忠濟統帶,作為大團的第三營,接管曾國藩的批示。這時,郭嵩燾也分開長沙回湘陰捐獻。接著羅繞典受命到江西當巡撫,潘鐸因病告免,嶽興阿遷升湖北佈政使。駱秉章又回到湖南來當巡撫,他請朝廷調老僚屬徐有壬從雲南到長沙來當佈政使,又向朝廷保舉衡永郴桂道陶恩培升任按察使。一時候,湖南初級官員改換一新。在曾國藩看來,駱秉章庸碌、徐有壬淺顯、陶恩培無能,他從內心瞧不起。曾國藩曉得此後會有掣肘,但他不顧這些,仍然像張亮基在長沙時那樣我行我素地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