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_二 世無艱難,何來人傑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從縣城一回到家,曾國藩就看到由湖南巡撫衙門轉遞來的四封信。此中三封是後代親家的。一是安徽池州府知府陳源兗的,國藩的二女紀耀許給他的兒子遠濟。一是詹事府右讚善郭霈霖的,他的女兒許給國藩的次子紀鴻。一是翰林院侍講學士袁芳瑛的,國藩的大女紀靜許給他的兒子秉楨。這三封都是親戚之間的慰勞信,滿是客氣話。國藩看後,也就扔到一邊了。彆的一封,則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喜信,使得他的表情衝動起來,並且久久不能安靜。這封信是唐鑒從北京寄來的。

老夫子認當真真地用蠅頭小楷寫了一封長長的信,語氣極其親熱,極其誠心。他把此次由江寧入京,皇上所賜與的破格隆遇詳細地先容一番,特彆把最後一次陛見,皇上的垂詢及本身的密薦寫得更加活潑。最後,老先生用動情的說話,回想當初四合院內,師生參議學問、砥礪品性的景象。末端尤使曾國藩打動:滌生吾弟,當年在京都時,老夫即知賢弟乃當今不成多得之偉器。此次進京,凡所見之昔日朋友,談起賢弟品德學問、文章政績,莫不交口獎飾,老夫行姑息木,親見賢弟已成參天大樹,私心之喜慰,非常人所能瞭解。老夫滿腹話欲與賢弟傾訴,詎料伯母仙逝,賢弟已回湘上,何如!

"古今學問,汪洋若大海,弟子在它麵前,有如迷路之孩童,不知從那邊起步。"關於檢身、讀書,曾國藩思考多年而不得方法,唐先生竟然八個字就為其大綱挈領了。在唐鑒麵前,曾國藩深覺本身學問淺薄,他持續就教,"先生,叨教這為學之道?""為學隻要三門。"國藩的發問剛落,唐鑒便以明快簡便的說話做了答覆,"曰義理,曰考覈,曰文章。考覈之學,多求粗而遺精,管窺而蠡測;文章之學,非精於義理者不能至。""經濟之學呢?"一心想要經邦濟世的曾國藩急著問。

唐鑒,字鏡海,湖南善化人,道光二十一年,由江寧藩司任長進京任太常寺卿,道光帝在乾清門訪問他。這一天,曾國藩剛好陪侍在旁。道光帝獎諭唐鑒治程朱之學有成績,並躬自實際,是個篤實竭誠的君子。道光帝對唐鑒的獎飾,引發曾國藩的沉思:本身在皇上身邊,要獲得皇上的正視,必必要投皇上所好;看來皇上看重的是德行的涵養,是對義理之學的研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