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修身十二法_齊家治國平天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對於女兒,曾國藩一樣傾瀉了一名父親的愛,卻並不寵嬖和嬌慣。他女兒浩繁,“遂深以婦女之奢逸為慮”,指出繁華家庭不勤不儉者,看看他們的內眷表示如何就曉得了。他親身為女眷們製定每日功課,如“做小菜點心酒醬”之類的‘食事’;“繡花或績麻”之類的‘衣事’;“做針線刺繡之類的‘細工’”;“做男鞋或女鞋或縫衣之類的‘粗工’”等等。據五女曾紀芬暮年回想說:“餘等紡紗、績麻、縫紉、烹調日有定課,幾得空刻。先公親身驗功,當年婦女鞋襪,不管貧富,率皆便宜,餘等須為吾父及諸兄製履,覺得功課。紡紗之工,餘至四十餘歲隨先外子居臬署時,猶常為之,後則改用機器縫衣。三十年來,此機常置餘旁,今八十歲矣,猶以女紅為樂,皆少時所受練習之益也。”

歐陽夫人是典範的中國傳統婦女。她自從嫁入曾家門,便秉承丈夫的誌願,親身籌劃家務,紡紗織布,燒菜燒飯,克勤克儉,毫無牢騷。曾國藩固然耐久身在軍旅,後又總督兩江,經手的銀錢何止千百萬,但他以廉潔自律,“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歐陽夫人在家的餬口遠不像普通高官家庭那樣餘裕。

農耕社會的特性,儒家文明的浸潤,滲入於字裡行間。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曾國藩對後代們的婚事明顯有本身的考慮。他為後代們擇定的妃耦,都出自士大夫家庭,多數是有著很深友情的同親、同年、同事的後代,“女五人,皆適士族”。

曾國藩固然是通過科舉測驗出人頭地的,但他對兒子的教誨卻很矯捷。兩個兒子科舉之路不順利,連舉人都未考中。曾國藩鼓勵他們讀有效之書,習有效之學,而不要一味沉浸於科舉宦途當中。同時他鼓勵體質不好的兒子多外出,在賞識山川中增加曆練、熏陶脾氣。毫無疑問,這在當時都是相稱開通的。在這類開通的環境和寬鬆的氛圍中,兄弟二人都學有特長,並獲得了不小的成績。曾紀澤學習英文,研討近代科技,並於光緒四年(1878年)出使英、法等國,又於光緒六年兼任駐俄公使,前後用時八年之久,“萬國身經奇天下,半生目睹小滄桑”,成為中國最早的交際家之一。在兼任使俄大臣期間,曾紀澤為收回伊犁與俄國停止了長達半年多的艱苦構和,終究在1881年2月改訂新約即《中俄伊犁條約》,代替了前任使俄大臣崇厚簽訂的喪權辱國的《裡瓦幾亞條約》,為中國爭回了大片國土。這是曾紀澤交際史上最光輝的一頁,也是近代中國交際史上一大成績。曾紀鴻則精通算學,編有《炮攻要術》、《電學舉隅》,是近代中國最早的卓有成績的天然科學家之一。

曾國藩為後代擇妻、擇婿,看重的是書香家世、知根知底,而不是對方的顯赫權勢(如果是如許的話,他可覺得他(她)們擇取“一入深似海”的烜赫家庭)。像他如許的高官家庭,當然特彆重視門當戶對,但也有很多人把後代的平生幸運毀於小我的“政治婚姻”內裡。厥後袁世凱就通過政治聯婚的體例皋牢了很多達官貴族,使小我在政壇捭闔中如虎添翼。這類政治婚姻不但是源於中國,而是大有國際市場,恩格斯就曾靈敏地指出:“(在歐洲的騎士、王公等權勢階層中)結婚是一種政治的行動,是一種借新的聯婚來擴大本身權勢的機遇;起決定感化的是家世的好處,而決不是小我的誌願。”厥後李鴻章為本身敬愛的小女擇取夫婿時,把落魄不堪的張佩綸招入府中納為快婿。當時張已經因中法戰役中馬尾海戰失利的罪惡而在政治上有望複興,連“潛力股”都談不上,李鴻章看重的是他的學問品德。在對待後代的婚姻題目上,李鴻章的確是遭到了曾國藩的影響。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