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_第31章 魏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梁王魏嬰觴諸侯於範台

五國伐秦無功而還

惠子非徒行其說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因又說文王之義。說文王之義以示天下,豈小功也哉!

五國伐秦,無功而還。厥後齊欲伐宋,而秦禁之。齊令宋郭之秦,請合而以伐宋,秦王許之。魏王畏齊、秦之合也,欲講於秦。

惠施為韓、魏交,令太子鳴為質於齊。王欲見之,朱倉謂王曰:“何不稱病?臣請說嬰子曰:‘魏王之年長矣,今有疾,公不如歸太子以德之。不然,公子高在楚,楚將內而立之,是齊抱空質行不義也。’”

魏王令惠施之楚,令犀首之齊。鈞二子者,乘數鈞,將測交也。楚王聞之施因令人先之楚,言曰:“魏令犀受之齊,惠施之楚,鈞二子者,將測交也。”楚王聞之,因郊迎惠施。

犀首田盼欲得齊魏之兵以伐趙

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但是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願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為知。”因而告彆,而讒言先至。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秦權重,魏魏再明孰,是故又為足下傷秦者,不敢顯也。天下可令伐秦,則陰勸而弗敢圖也。見天下之傷秦也,則先鬻與國而以自解也。天下可令賓秦,則為劫於與國而不得已者。天下不成,則先去,而以秦為上交以自重也。如是人者,鬻王覺得資者也,而焉能免國於患?免國於患者,必窮三節而行其上。上不成則行此中,中不成則行其下,下不成則明不與秦而生以殘秦,使秦皆無百怨百利,唯已之曾安。令足下鬻之以合於秦,是免國於患者之計也,臣何足以當之?固然,願足下之論臣之計也。

魏惠王死

惠公曰:“諾。”駕而見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曆葬於楚山之尾,{亦水}水齧其墓,見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見群臣百姓也夫,故使{亦水}水見之。’因而出而為之張於朝,百姓皆見之,三日而後更葬。此文王之義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難以行,太子為及日之故,得毋嫌於欲亟葬乎?願太子更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黎也,故使雪甚。因弛期而更加日,此文王之義也。若此而弗為,意者羞法文王乎?”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擇日。”

史舉非犀首於王

楚王攻梁南,韓氏因圍薔。成恢為犀首謂韓王曰:“疾攻薔,楚師心進矣。魏不能支,交臂而聽楚,韓氏必危,故王不如釋薔。魏無韓患,必與楚戰,戰而不堪,大梁不能守,而又況存薔乎?若戰而勝,兵罷敝,大王之攻薔易矣。

犀首見梁君

田需死

“臣聞此言而竊為王悲,秦必且用此於王矣,又必且曰王以求埊,既已得埊,又且以力攻王。又必謂王曰使王,輕齊,齊、魏之交已醜,又且收齊以更索於王。秦嘗用此於楚矣,又嘗用此於韓矣,願王之深計之也。秦善魏不成知也已。故為王計,太上伐秦,其次賓秦,其次堅約而詳講,與國無相離也。秦、齊合,國不成為也已。王其聽臣也,必無與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