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_第47章 中山(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應侯慚而退,以言於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滅趙乎?”複益發軍,更使王齕代王陵伐趙。圍邯鄲8、玄月,死傷者眾而弗下。趙王出輕銳以寇厥後,秦數倒黴。武安君曰:“不聽臣計,今果何如?”王聞之怒,因見武安君,強起之,曰:“君雖病,強為寡人臥而將之。有功,寡人之願,將減輕於君。如君不可,寡人恨君。”武安君頓首曰:“臣知行雖無功,得免於罪。雖不可無罪,不免於誅。然惟願大王覽臣愚計,釋趙養民,以諸侯之變。撫其驚駭,伐其驕慢,誅滅無道,以令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趙為先乎?此所謂為一臣屈而勝天下也。大王若不察臣愚計,必欲快心於趙,乃至臣罪,此亦所謂勝一臣而為天下屈者也。夫勝一臣之嚴焉,孰若勝天下之威大耶?臣聞主愛其國,忠臣愛其名。破國不成複完,死卒不成複活。臣寧伏受重誅而死,不忍為辱軍之將。願大王察之。”王不答而去。

武安君曰:“長平之事,秦軍大克,趙軍大破;秦人歡樂,趙人害怕。秦民之死者厚葬,償者厚養,勞者相饗,飲食餵饋,以靡其財;趙人之死者不得收,傷者不得療,涕零相哀,戮力同憂,種田疾作以生其財。今王發軍雖倍其前,臣料趙國守備亦以十倍矣。趙自長平已來,君臣恐憂,早朝晏退,卑辭重幣,四周出嫁,攀親燕、魏,連好齊、楚,積慮並心,備秦為務。其海內實,其交外成。當今之時,趙未可伐也。”

護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臣向言:所校中《戰國策》書,中書餘卷,龐雜相糅莒。又有國彆者八篇,少不敷。臣向因國彆者,略以時次之;彆離不以序者以相補,除複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誤脫為半字,以“趙”為“肖”,以“齊”為“立”,如此字者多。中書籍號或謂《國策》,或謂《國事》,或謂《短長》,或謂《事語》,或謂《長書》,或謂《修書》。臣向覺得,戰國時遊士輔所用之國,為之策謀,宜為《戰國策》。其事繼《春秋》今後,訖楚、漢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間之事,皆定以達成,書可抄錄。

及春秋時,已四五百載矣,然其他業遺烈,流而未滅。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以後,時君雖無德,人臣輔其君者,若鄭之子產,晉之叔向,齊之晏嬰,挾君輔政,以並立於中國,猶以義相支撐,歌說以相感,聘覲以訂交,期會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猶有所行。;會享之國,猶有所恥。小國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故孔子曰:“能以謙遜為國乎?何有?”周之流化,豈不大哉!

武安君曰:“是時楚王恃其國大,不恤其政,而群臣相妒以功,阿諛用事,良臣斥疏,百姓心離,城池不修,既無良臣,又無守備。故起以是得引兵深切,多倍城邑,發梁焚舟以專民以,掠於郊野以足軍食。當此之時,秦中士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