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_第7章 秦三(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應侯失韓之汝南

天下之士合從相聚於趙

應侯聞之,令人召蔡澤。蔡澤入,則揖應侯,應侯固不快;及見之,又倨。應侯因讓之曰:“子常宣言代我相秦,豈有此乎?”對曰:“然。”應侯曰:“請聞其說。”蔡澤曰:“籲,何君見之晚也?夫四時之序,勝利者去。夫人內行足固執,耳目聰明,聖知,難羽士之所願與?”應侯曰:“然。”蔡澤曰:“質仁秉義,行道施德於天下,天下懷樂敬愛,願覺得君王,豈不辯智之期與?”應侯曰:“然。”蔡澤複曰:“繁華要榮,成理萬物,萬物各得其所。生命壽長,終其年而不夭傷,天下繼其統,守其業,傳之無窮,名實純粹,澤流千世,稱之而母絕,與天下終,難道道之符,而賢人所謂吉利善事與?”應侯曰:“然。”澤曰:“若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其卒亦可願矣?”應侯知蔡澤之慾困己以說,複曰:“何為不成?夫公孫鞅事孝公,極身母二,儘公不還私,信獎懲乃至治,竭智慧,示請素,蒙怨咎,欺舊友,虜魏公子卬,卒為秦禽將破敵軍,攘地千裡;吳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圖譭譽,必有伯主強國,不辭禍凶;大夫種事越王,主離困辱,悉忠而不解,主雖亡絕,儘能而不離,多功而不矜,貴富不驕怠。若此三子者,義之至,忠之節也。故君子殺身以成名,義之地點,身雖死,無憾悔,何為不成哉?”蔡澤曰:“主聖臣賢,天下之福也;君明臣忠,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婦貞,家之福也。故比乾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吳,申生孝而晉惑亂。是有忠臣、孝子,國度滅亂何也?無明君賢父以聽之,故天下以其君父為戮辱,憐其臣子。夫待死而後能夠立忠成名,是微子不敷仁,孔子不敷聖,管仲不敷大也?”因而應侯稱善。

秦攻韓圍陘

“臣聞古之善為政也,其威內扶,其輔外布,四治政穩定不逆,使者直道而行,不敢為非。今太後使者分裂諸侯。而符布天下,操大國之勢,強征兵,伐諸侯。克服攻取,利儘歸於陶,國之幣帛竭入太後之家,竟內之利,分移華陽。古之所謂危主滅國之道必今後起。三貴竭國以自安,但是令何得從王出,權何得毋分?是我王果處三分之一也。”

秦王大怒,而欲兼誅範睢。範睢曰:“臣東鄙之賤人也,開罪於楚、魏,遁逃來奔。臣無諸侯之援,親習之故。王舉臣於羈旅當中,使職事,天下皆聞臣之身與王之舉也。今遇惑或與罪人同心,而王明誅之,是王過舉顯於天下,而為諸侯所議也。臣願請藥賜死,而恩以相葬臣,王必不失臣之罪,而無過舉之名。”王曰:“有之。”遂弗殺而善遇之。

謂應侯曰君禽馬服乎

蒙傲乃往見應侯,曰:“傲欲死。”應侯曰。”何謂也?”曰:“秦王師君,天下莫不聞,而況於秦國乎?今傲勢得秦為王將,將兵。臣以韓之細也,顯逆誅,奪君地。傲尚奚生?不若死。”應侯拜蒙傲曰:“願委之卿。”蒙傲以報於昭王。

應侯失韓之汝南,秦昭王謂應侯曰:“君亡國,其憂乎?”應侯曰:“臣不憂。”王曰:“何也?”曰:“梁人有東門吳者,其子死而不憂。其相室曰:‘公之愛子也,天下無有,今子死不憂,何也?’東門吳曰:‘吾嘗無子,無子之時不憂,今子死,乃即與無子時同也。臣奚憂焉!’臣亦嘗為子,為子時不憂,今亡汝南,乃與即為梁餘子用也。臣何為憂?”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