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明月_第238章 徠民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莫非吾等就甚麼都不做。”赤麵賊坐不住了,號令著要給長安君一點色彩瞧瞧。

坐在皋比上的魏鐮一改那天訪問郵無信時的自傲高傲,這些天裡整天抱著一壺酒,顯得有些頹唐。

而長安君,恰好介於這二者之間。

PS:感激大師的打賞和保舉票,明天更新鄙人午

跟著逃民連續從山裡回到南鄉,長安君的門客對這可喜的景象相互道賀,可在羊頭山的山賊巢穴裡,氛圍卻一片暗淡……

“能做甚麼?”

不知不覺間,情勢已經被逆轉。

更加勁爆的是,長安君還在南鄉鄉寺親身訪問了這些迴歸的鄉民,給他們每人都贈送了些賠償,說他們是百姓榜樣,承諾等重新建立裡閭什伍後,讓他們做什長、伍長、裡父老,家人也能永久減免勞役。

可當祁縣成了長安君的封地後,這類南鄉之民投賊的趨勢,卻被停止住了。

這些逃民裡有鋌而走險、膽小妄為之徒,可更多的是本分良民,一輩子都冇出過本鄉。農夫戀土,要非實在活不下去了,他們是毫不會分開祖祖輩輩居住的地盤,成為逃民的。在這山林裡,缺衣少食,還要麵對野獸攻擊、官府緝拿,他們夜裡睡覺都帶著畏縮和怯懦。

“長安君乃是趙王的親弟,職位高貴,卻有一顆仁慈之心,他來到祁縣後,先是嚴懲贓官貪吏,接著勒令祁氏、溫氏等豪長出糧著力,把殘虐西鄉殘害百姓的賊人剿除,還承諾讓全縣百姓賦稅減半,至於逃到山裡的人,也不會究查任務,反而會授田、贈種子,還可歸還耕牛,一年內賦稅全免,三年內賦稅減半!”

“鄉中集市非常熱烈,且冇有鄉吏放肆橫行,索要市租,多少年了,吾等都冇再去趕過集。”說這話的鄉民擦了擦淚。

祁縣在疇昔二十年間,兩度遭了兵災,特彆是六年前,秦趙兩邊還在祁縣南鄉四周打了一場小仗――雖說是小仗,但兩邊人數也有幾千,對本地形成的傷害是可想而知的,從當時候起,南鄉百姓便將羊頭山當作他們的庇護所,這以後彷彿構成了風俗,每逢旱澇災害、縣吏催稅,就扶老攜幼往山裡跑去,成了山賊的翅膀。

“長安君真是聖賢公子……”那些鄉民眼裡,長安君是從裡到外金光閃閃的,他們找不到合適的話來描述,便說道:“就像……就像大禹一樣!”

在官府和山賊中間,他們寧選山賊,起碼魏鐮為人還算公道,冇有逼迫他們,搶了豪長之家的糧倉,還會分世人一些種子,讓他們足以在山間開幾畝地,勉強為生。

山民吃夠了曆任縣官的苦,心存疑慮無人呼應,遵循趙國的律法,抓捕到逃人後,都會處以科罰,或做苦役刑徒,或剃了頭髮做城旦舂。

“此言當真?”這番話,在很多山民氣裡起了波瀾。

六年前秦軍來到南鄉,他就不敢冒昧,而後趙軍在羊頭山東麵的閼與遊弋,他也靈巧地縮在山上,毫不招惹。

誰料隔了幾天,長安君再次派人進山來了,還揹著一袋又一袋的糧食,看著這些黃燦燦的陳年粟米,有一些民氣動了,吃著白來的糧食,也能聽進那些本地士人的話。

戰國之世,戰亂頻繁,底層百姓餬口在水深熾熱裡,他們內心,一向有一個渾厚的慾望,那就是但願有一個“聖賢仁王”。

“吾等不動還好,如果妄動,反而會更糟。”魏鐮這麼多年來能在秦、韓、魏、趙之間求生,還拉起一票人小有權勢,天然有他的儲存之道,那就是充足靈敏,曉得哪些權勢是本身不能與之為敵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