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況偏過甚,聽著近處申池係水邊的陣陣蟲鳴,看著遠處學宮修建那草長得老長的屋頂,笑道:“三月初我走時,東風正盛,學宮四周到處是竹鳶,現在卻已入夏,越來越熱了。”
“竟能和公孫龍說成平局!”荀況自問當年的本身,也冇法在口舌上占到公孫龍便宜,的獵奇心頓時被勾起來了,遺憾地說道:“可惜不能曉得二人駁辯細節。”
他彌補道:“在此之前,孔子的六世孫孔穿剛被公孫龍幾句話黜敗,公孫龍來稷下,很能夠與長安君有關!”
鄒奭說道:“公孫龍到臨淄已一月,帶著三兩個弟子住在申池旁一座小院,整天閉門不出,尚未與人詰難,哪怕是有人找上門去,他也回絕辯論,說本身正在學習求索,冇有閒暇與人辯難……”
“然也!”
鄒奭天然清楚,恰是荀況返來後,與魯仲連一同進諫齊王田法章,壓服安平君田單,才使得一片廢墟的稷放學宮重新開張,現在勉強規複了一些疇昔的元氣。也因為荀子年紀最長,學問最博識,因而他便被持續三次推舉為稷放學宮的祭酒,一乾就是十多年。
“鄒子一大早就在此等待荀況,真是有勞了。”
亭中的中年人也放下了竹簡,站起家來,笑著迎了疇昔。卻見那人是一名麵相慈睦的五旬父老,他行走時有黃老道風的蕭灑,對中年人行禮時有幾分儒家所謂的君子正氣,可說話時,卻又有點名法之士的鬆散。
“無他,不過是又有人來向魯仲連應戰,被他三言兩語駁斥,又或是稷門外的小說家吵吵著要退學宮開宗立派……若說最不平常的事,便是公孫龍返來了。”
荀況道:“說來話長,二十年前齊閔王矜功不休,百姓不堪,稷下諸子進諫而閔王不從,儘數亡去,子盛隨鄒子(鄒衍)在燕國,慎到、接子入趙,田駢去投奔薛公,我則是去了楚國,在一朋友處盤桓,一呆就是四年。直到楚地被秦國攻陷大半,亂象四起,才又回到齊國,當時候的稷下,已經大不如前了……”
鄒奭便點頭道:“李斯,能拜祭酒為師,這是你的幸事啊。如果說吾等稷下先生的學問是這小小係水,那荀子的學問,就是濤濤大江大河啊!”
同時,鄒奭也是稷放學宮的副祭酒,至於學宮眾大夫博士之首的大祭酒,便是帶他來齊國的荀況……
作為田齊桓公時創辦,威王、宣王期間達到鼎盛的學府,稷放學宮吸納了天下各個學派的學者,作為齊國王室的參謀,在此“不治而群情”。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輕重等諸子百家聚集於此,有上千人之多,他們非論學術家數、思惟觀點、政治偏向,以及國彆、春秋、資格,都能夠自在頒發本身的學術觀點。
荀子點頭:“我雖在路上,卻也有所耳聞,長安君已入齊為質,齊軍助趙,秦國想來也要退兵……”貳心中一動:“莫非公孫龍常去拜見的公子,便是長安君?”
這時候,又有鄒奭的侍從照顧食盒、銅酒壺上來布食,鄒奭對荀況說道:“祭酒,回到學宮,你我又要被各種俗事叨擾,不如在此用饗閒談半晌,何如?”
鄒奭笑道:“吾等也非常詫異,平常名家之人來稷下,多數是要四周惹是生非,最後招致公憤,群起而攻之之下將其擯除。現在公孫龍卻如此循分,吾等也不難為他,任他留居。不過據人說,他經常進入臨淄,去拜見一名公子,公孫龍此番大非常態,恐怕與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