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隋_第四十二章睢水河畔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賊子殘暴,搏鬥了夏亭五十名鷹揚衛士,斬下了他們的首級,剝去了他們的戎裝,可謂極儘熱誠之能事。這實際上是對永城鷹揚府的熱誠,是對鷹揚郎將費淮的熱誠,而這類熱誠深深地激憤了費淮和他麾下兩團府兵。必然要抓到賊子,必然要斬儘撲滅。

費淮再不躊躇,決然命令,向睢水方向展開追擊,又號令府中標兵,打馬揚鞭,奔馳睢水河邊,探查賊人蹤跡。

接著他手指對岸尚在繁忙裝船的一些義兵兄弟,“嶽隊副,你頓時過河,奉告兄弟們,剩下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不要了,充做誘敵之物。”

徐十三率先走向李風雲。陳三先生、韓壽和呂明星倉猝跟上。遠處正躺在草地上歇息的隊副郭明和嶽高一躍而起,慌鎮靜張地跑了過來。

費淮的老爹叫費青奴,是衛府軍的武賁郎將,絕對的初級將領,但十二衛府裡,大將軍就有十二個,將軍有二十四個,武賁郎將則有四十八個,再加上同品秩的中樞大員,如此算下來,費青奴的權勢就普通般了。費淮拚“爹”拚得很吃力,成果可想而知,他未能插手西征,喪失了一次成建功勞、加官進爵的絕佳機遇。此次東征期近,又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費淮決意不能錯過了。

郭明躬身領命。

李風雲搖搖手,“稍安勿躁,打完這一仗再說。”

鷹揚郎將費淮站在夏亭的長街上,望著地上橫七豎八的屍身,肝火在熊熊燃燒。

嶽高是個高大魁偉的男人,本是山中獵戶,一手箭術入迷入化,做賊以後,桀驁不馴,殛斃甚重,直到趕上陳三先生纔有所竄改。現在山中來了李風雲,而李風雲的彪悍狂放一樣令其佩服,特彆顛末昨夜一戰,他對李風雲的本領更加佩服。

斬儘撲滅!

上個月的白馬劫獄大案一樣震驚了東都,成果是以案而受累的官員多達數百人之多。由此推及,夏亭大案,受累者恐怕不止譙郡官員,如果遲遲抓不到首惡,剿除不了這幫禍亂通濟渠的惡賊,恐怕全部通濟渠兩岸郡縣的軍政官員都要受累。

現在是上午巳時正以後,間隔賊人逃離夏亭約莫三個多時候了,如果賊人經睢水而逃,永城鷹揚府的兩團軍隊是望塵莫及,不管如何也追不上了。但情勢擺在這裡,追不上也得追。

費淮是鮮卑人,原為鮮卑拓拔部費連氏族,北魏漢化時改成費氏。其祖上在北魏分裂期間,擁帶孝武帝西行入關,就此成為關隴漢虜兩姓貴族中的一員。費淮少時隨父參軍,跟隨父親武賁郎將費青奴在邊塞疆場上屢建功勞,三十歲不到便官至鷹揚郎將,是衛府軍中頗負盛名的少壯派將領。

“善!”李風雲一口答允,“待此仗結束,先生便帶上兩火兄弟,敏捷趕回寨中。”

夏亭已毀,城堡內的修建隻剩下了斷壁殘垣,而船埠和兩岸修建亦被焚燬,至於渠道上的船隻早已沉入水底,航道就此間斷。夏亭毀於賊子之手尚不算嚴峻,真正嚴峻的是大運河航道間斷,這必將影響到東征大計,而影響到東征大計的結果不堪假想。

費淮喜出望外,命令兩團衛士加快速率,緩慢進步。

世人迷惑不解,麵麵相覷。陳三先生想了半晌,搖點頭,“一兩天應當冇事,山裡人還是蠻聽話的,現在獲得了好處,更是言聽計從。至於裹挾之人,隻要進了張飛寨,關上寨門,便插翅難飛。不過……”陳三先生躊躇了一下,還是建議道,“此次緝獲甚多,為防萬一,還是遣些兄弟回寨,確保安然。”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