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華_第五十八章 親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打頭的嬤嬤就道:“奠雁桌放在西堂了——我親身去看一看。”

婚禮的主婚人是秦王,這是按唐製,皇子納妃,命親王主婚。秦王千裡迢迢從陝西趕過來,除了給兩位世子主婚,天子彷彿對他另有彆的任命。

張昭華進了會同館中,被引到一個屋子裡,見到了王氏。王氏也穿戴號衣,中間也有三個嬤嬤,想來也是提早演練了不曉得多少遍,但是看她的神采,還是非常嚴峻。張昭華也顧不得安撫她了,因為本身也是嚴峻地夠嗆,一聽到內裡彷彿有人聲或者腳步聲朝著這裡來了,張昭華的麵色就不由自主地發僵。

冠上隻要翟鳥,甚麼是翟鳥,就是長尾雉,但是因為是用黃金打做的金翟,以是看上去就彷彿是鳳凰了——這實在是大錯特錯,因為明朝婦女冠服品級很嚴格,並且跟後代清朝的命婦冠服完整分歧,清朝冇有辨彆,大師都用成鳳了。

但是天子的後宮,是有朝鮮進貢的妃子的——韓妃,她就來自朝鮮,生遼王朱植、含猴子主。張昭華很快就能在冬至宴上見到她了。

但是現在她畫好了妝,就要去會同館等著,因為她的父母在那邊,燕王世子也要從會同館把她接出來,然掉隊入諸王館中。

過了一會兒,出去一個通報的女執事,道:“主婚者來了,要設香案、奠雁案於中堂。”

終究在洪武二十五年的十一月,天子鬆了一口氣,讓李成桂報上國號來——李成桂的表章是這麼寫的,“臣竊思惟,有國立號誠非小臣所敢擅便。謹將朝鮮、和寧等號貴顯天聰,伏望取自聖裁。”

天子選了“朝鮮”兩個字賜下。

會同館前麵搭起了一個大大的帳篷,這個東西叫“幕次”,在唐朝會被稱為“青廬,”因為是青布搭成的帳篷,是停止婚禮的處所,從東漢至唐有此民風,到了本朝卻不是停止婚禮的處所,而是臨時歇息的處所。

這麼說吧,就是學習冠服的知識,張昭華就學了七八天賦勉強能辨彆出來。簡樸說一下,此時的皇後冠纔是鳳冠,因為上麵飾著九龍四鳳,大花十二樹;皇妃、皇嬪用的是九翬四鳳,花釵九樹——細心看,用的是“翬”。

張昭華就留意聽內裡的樂聲了。

一大早張昭華就被套上了厚重的冠服,臉上不曉得被畫成了甚麼模樣,但是上妝確切用了很長時候,最後再往頭上壓了一頂七翟冠,幾近把她的脖子壓進肩膀裡去。

皇後的冠上麵是九龍四鳳,九條龍四隻鳳凰;皇妃嬪用的是九翬四鳳,九隻山雞四隻鳳凰。皇太子妃和親王妃都是九翬四鳳冠。

過了一會兒,兩個女官出去道:“醮戒了,主婚人請新婦去中堂。”

當然現在享有朝鮮鼎祚五百年的李氏王朝還冇有建立,因為固然李成桂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時候自主為王,定都漢城,但是他要求中國冊封的奏章卻一次次被洪武帝打歸去。天子始終將李成桂稱為“權知高麗國事臣”,而李成桂卻始終不平不撓地派來使臣要求天子冊封。

不過這套冠服是很有含金量的,上麵翡翠、珍珠、金簪、金寶鈿花,分量實足,並且聽嬤嬤說過,這冠上一枚珍珠就代價二十餘匹布。做這一套冠服的工藝和用度究竟有多少,能夠以朝鮮為參照。

當大婚流程走過了納采、納徵和醮戒以後,終究到了最首要的一環,也就是親迎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