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閒人_第九百六十一章 柩前即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話冇說完,常塗搖了點頭,打斷道:“存亡跟隨陛下,是我當年發過的宏誓,李縣公莫再說了,汙了我對陛下的虔誠之心。”

很久,長孫無忌沉聲道:“先皇龍馭賓天,大唐痛失聖君,臣民哀思萬分,長安城可聞夜哭嚎啕者百裡,此皆為先皇活著之時所積福報也,臣等懇請太子殿下勿使哀憂過火,傷身損神。”

常塗笑道:“並非吹噓,實是發自至心,你並不曉得陛下多麼正視你,暗裡裡常在我麵前提及你,言中亦多般表揚推許,無數次可惜長歎上天無眼,為何冇有一個類若子正之皇子……”

長孫無忌又道:“新朝年號事件,經三省諸臣工商討,陛下納準,《周禮》曰:‘示祈福祥,求永貞’,元德充美曰‘徽’,是故,自除夕始,大唐改元‘永徽’。”

長孫無忌腰挺得更直,聲音宏亮隧道:“……大行天子奄棄普天,痛貫心靈,若寘湯火。思遵大孝,不敢滅身,永慕長號,將何逮及……”

長孫無忌歎道:“先皇視殿下為至孝之子,情知殿下不成能承諾頓時即位,遂瞞著殿下,將遺詔同時交給臣,褚遂良,李靖,李績四人,先皇還說,若殿下不肯即位,可當殿宣示遺詔……”

李治和李素仍肅立於陵墓外,半晌,李素俄然麵朝石門長揖到地,大聲道:“常公所言,李子正記著了,你我來世論交,我欠你一壺忘年美酒,來世記得向我討要。”

李治神情悲慼,默立很久,最後終究沙啞著聲音道:“叮嚀禁衛落下石門吧。存亡之誓,我隻能成全。”

說著李治回身在李世民的棺木前跪下,大泣道:“父皇臨終仍為社稷憂勞,兒臣不孝也,今父皇有詔,兒臣不得不遵,父皇恕我。”

李治皺眉:“遺詔?我為何不知?”

群臣再拜。

李治驚詫,隨即不自發地望向李素,李素低調地混在人群中,低頭不發一語。

李治抬眼望去,卻見人群裡李素朝他悄悄點頭,李治怔忪好久,方纔緩緩道:“既是父皇遺詔,我……不得不遵。”

李素沉吟半晌,緩緩道:“此生處世,我隻憑本心,今後……亦如是。”

李治扭頭看著他,道:“常公公所言,我感覺很有事理,子正兄以往行事諱飾,是驚駭位極言多,招肇事事,或怕父皇猜忌,現在我已即位為帝,對你,我平生不疑,子正兄何不放開胸懷,舒放淩雲之誌?”

說完長孫無忌帶頭朝李治深深叩首,前麵的百官異口同聲伏隧道:“臣等請太子殿下即大唐天子位。”

昭陵的範圍不算大,當初長孫皇後去世之前便曾有過叮嚀,陵墓不成大興土木,勿使勞民傷財,李世民確切做到了承諾。昭陵最後隻是醴泉縣九嵕山主峰下挖出的一個石窟,同時它也是古往今來第一座因山為陵的帝王陵墓,長孫皇後逝後,李世民隻動用了少量的民夫工匠稍作補葺,貞觀九年後,又陸連續續竄改擴建了幾次,範圍都不算大,以是昭陵至今看起來仍有些粗陋。

李素感喟道:“常公公若不肯……”

李治跪坐在禦輦上,頭戴帝王金冠,金冠前十二根玉旒垂下,粉飾住他的麵龐,令民氣生畏敬,身上穿戴明黃龍袍,手上握著一隻玉璧。跟著禦輦緩緩前行,一股帝王威儀劈麵而來。

李素神情龐大地看著他,嘴唇張了張,卻不知該說甚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