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首看了看天氣,常塗神情閃過一抹壯烈悲愴之色,哈哈笑了幾聲,哂然拂了拂袖袍,道:“時候已至,我該出來陪陛下和皇後了,諸位,彆矣!”
常塗朝他又笑了笑,道:“臨彆之時,常某有幾句話想對李縣公說,也算是聊補陛下曾經的未儘之言吧。”
李素神情龐大地看著他,嘴唇張了張,卻不知該說甚麼。
昭陵的範圍不算大,當初長孫皇後去世之前便曾有過叮嚀,陵墓不成大興土木,勿使勞民傷財,李世民確切做到了承諾。昭陵最後隻是醴泉縣九嵕山主峰下挖出的一個石窟,同時它也是古往今來第一座因山為陵的帝王陵墓,長孫皇後逝後,李世民隻動用了少量的民夫工匠稍作補葺,貞觀九年後,又陸連續續竄改擴建了幾次,範圍都不算大,以是昭陵至今看起來仍有些粗陋。
說完長孫無忌帶頭朝李治深深叩首,前麵的百官異口同聲伏隧道:“臣等請太子殿下即大唐天子位。”
李治驚詫,隨即不自發地望向李素,李素低調地混在人群中,低頭不發一語。
李治扭頭看著他,道:“常公公所言,我感覺很有事理,子正兄以往行事諱飾,是驚駭位極言多,招肇事事,或怕父皇猜忌,現在我已即位為帝,對你,我平生不疑,子正兄何不放開胸懷,舒放淩雲之誌?”
“母舅請說。”
淩晨細雨紛繁,位於醴泉縣的昭陵外,朝臣們跪在泥濘的鄉道旁,四十九位禁軍壯漢抬著棺柩,朝昭陵盤跚而行,八百名和尚羽士盤坐於地,唸誦往生經文,李治身著喪服,一手扶著李世民的棺柩,踉蹌跟著步隊走。
說著長孫無忌從懷裡取出一卷黃絹,當著群臣的麵緩緩展開,唸叨:“夫天命之重,綠錯奉其圖書,天子之尊,赤縣先其司牧……皇太子治,大孝通神,自天生德,累經監撫,熟達機務。凡厥百僚,群公卿士,送舊事居,無違朕意。屬纊以後,七日便殯。宗社存焉,不成無主,皇太子即於柩前即天子位,依周漢舊製,軍國大事,不成停闕,平常閒務,任之有司……”
李素站在開啟的陵墓石門外,定定諦視著這座滄桑古樸的巨門,門內一片烏黑,與內裡構成截然分歧的兩個天下,一扇門彷彿分開了陰陽兩界。
機括聲喀嚓作響,數萬斤的隔世巨門緩緩落下,最後咚的一聲沉悶響聲,石門完整隔斷了陰陽,也將常塗隔斷在陵墓以內。
李治一驚,嚇得後退三步,後背頂在棺木上方纔停下,板滯半晌,俄然憤恚道:“父皇骸骨未寒,爾等不思辦理喪事,竟急著讓我即位即位,是何用心?”
長孫無忌宣念遺詔過後,大殿內墮入久久沉寂。
淩晨第一縷陽光暉映到太極殿的簷角上時,鐘鼓樓清脆的鐘聲敲響,鐘聲節拍遲緩,悠婉轉揚在全城迴盪,長安城四品以上官員及各國使節近五百餘人站在太極殿前的廣場上,黑壓壓的人群堆積一處卻鴉雀無聲。
說完不待李治等人出聲,常塗決然回身,走進烏黑的陵墓中。
長孫無忌腰挺得更直,聲音宏亮隧道:“……大行天子奄棄普天,痛貫心靈,若寘湯火。思遵大孝,不敢滅身,永慕長號,將何逮及……”
長長一篇遺詔,表達了四個意義,其一,命李治“柩前即天子位”,其二,軍國大事不成停闕,其三,喪事不成浪費,其四,自省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