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公主GL_第226章 前線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旁人擔擱了婚事,都少不了要煩惱,獨孤紹擔擱了婚事,倒是大喜之事,我作為朋友,天然少不得恭賀幾句,且她父親又將她關在家裡,若我前去,恰好能夠尋機帶她出來,好生在外樂一樂,是以阿歡生日剛過,我便乘了馬,晃閒逛悠地到獨孤紹家,到時隻見門皆緊閉,四周有很多胡服部曲鵠立,扼守甚嚴,想是因仆人不在,以是格外戒嚴之故,叫人上前叩門,好久才見迴應,卻不是前次那管家模樣的人,而是個賊眉鼠眼的老貨,開門時眸子先溜了一圈,傳聞是“長樂公主尋獨孤小娘子”,還特地向馮永昌幾次問了一句,等伸出頭,見了我衣紫衣、乘禦馬、被數十千牛衛拱在道中心,方踏出門來,對我恭恭敬敬一禮:“我家六小娘子身子不適,不能見客,萬望公主恕罪。”

這小娘疇前便是直愣愣的性子,現在看著也冇多大竄改,心中有事,恐憂便都寫在臉上,一絲粉飾都未曾有,我見她神采,心內一沉,忙忙地問:“阿敏,你姊姊她當真病得很重?”

玄月旬日,就在母親第二次主持射禮的次日,這些人已聚眾三萬餘,克曆城、臨邑、章丘等七縣。

七月末,齊王李明被押赴京中受審的,八月初罪名便定了下來,母親的意義,此案連累不宜甚廣,是以隻將李明及二弟賜死,子、侄十餘人及屬官五六人放逐,妻女冇官罷了,齊國太妃則去品秩,幽居掖庭。但是周興不依不饒,連著數次上書奏,說齊王謀反,實出國中鼓動,又列出很多名字,請一一清查。此奏未決,齊地官員傳聞此事,民氣惶惑,便乾脆舉兵反叛。

實在元康早幾年間便在替獨孤紹籌劃婚事,隻是他看得上的人家都不肯讓兒子入贅,情願入贅的他又看不上,且當時獨孤紹年紀又小,事不告急,一拖二拖,便到了現在,目睹獨孤紹已過了二十歲,又在軍中廝混,名聲、樣貌皆愈不中時,元康方著了急,四周托人探聽,好輕易得崔氏舉薦,認了幾個四姓後輩,怕彆人輕他是將門糙漢,女兒又不學閨中術業,是以於禮節上格外在乎,提親時又甚是隱晦。對方乃是關中大姓,簪纓之族,雖累葉消減,畢竟是千年門楣,想到要讓後輩入贅,亦是猶疑不決,是以元康八月提出此議,到玄月還冇個答覆,眼下見元康又方法兵,越性便將此事推到了來歲,說等元康班師返來,再做商討。獨孤紹的婚事,便就此擔擱。

</script>出乎我的料想,最早起兵的不是徐敬業,而是齊王舊部。

獨孤敏看我一眼,悄悄嗯了一聲,那老仆在旁咳嗽一下,她方悶悶道:“病得很重,還會過人,不能見客,二孃請回罷。”

我一頭霧水地翻開手劄,看了幾句,方知那日她家報酬何如何古怪――獨孤元康雄師解纜後不久,獨孤紹便在夜裡翻牆出府,孤身一人,投齊州火線去了。

那老仆又道:“小七娘照看府中,不風雅便。”

既是她如許說,我也隻能信了,又問幾句病情,獨孤敏卻不肯說話,皆由那老仆答覆,答了幾句,又狀不對症,聽得我一頭霧水,將隨身所帶幾罈好酒交給他們,回身拜彆時,卻聽獨孤敏叫住我:“二孃!”昂首望她,隻見她欲言又止,幾次幾次,才道:“傳聞齊州造反了?有多少兵?很短長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