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公主GL_第514章 人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不過這也與我冇太大乾係,我的心機,首要還是在朝中——俗字推行眼看便有效驗,母親卻臨時調開了武三思,把這事交給了李暅。李暅天然不能空坐在東宮管事,三五白天,便要親身到省中來一次,偶然也召人去問話,初時隻是主官們,厥後熟起來,便連跑腿的舍人和協理的學士也叫疇昔,到六月事諧,母親賜下嘉獎,又將統統人召去東宮,起了一宴,內裡還頗帶了幾個與俗字事無關的詞臣,以及被人摘了桃子、卻還是整天笑嘻嘻的武三思。

除財務外,家中又重設規定,統統職司,除我特彆指定以外,一旦空缺,可在書記欄公告,合作上崗,擇優而錄,成果貼在書記欄上,公示三日,纔算有效。這號令可算這期間的奇葩,炸得家裡開了鍋一樣,好幾日不得消停。

除卻承天局外, 我還親身將慈悲堂清算了一遍,原有人手全數擯除,財產造冊登記,總交予崔明德手, 由她與女人社中人打算改良,同一改名為“大周婦女合作社”,我向崔明德解釋了宿世的婦聯與非營利構造——說是解釋,實在也就是媒介不搭後語地提了幾句,畢竟至今我也不曉得婦聯與非營利構造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她進宮與婉兒籌議了一陣,直接將我這幾句話生長成了一個“恩同殿中省司敕辦大周婦女合作社”,在宮中還是掛婉兒之名,像個慈悲社的模樣,宮中人都能夠去捐款捐物,亦可尋求幫忙,在宮外則由崔明德總為代理,規製皆“同殿中省司”,有些像是“同中書門下”的意義,又比阿誰更恍惚些,內裡的執事冇有品級,不是“檢校”某事,就是“知”某州某某社,也不埋頭任命,都是內部保舉某官之夫人兼任,先在洛州、雍州、幷州這三個都城中設了分社,開宗明義,印了一萬份書劄,也不是鼓吹婦女束縛或女權之類,而是“大周國主如來轉世慈氏越古金輪聖神女天子陛下”的寶訓,說婦人該如何如何如此,筆墨多是取自母親疇前修的《女德》之類的文章,隻略去了極要從命男人的那部分,又添了很多男人般的“修身恪己”“忠君報國”的話,末端編了一段極粗鄙的歌謠,諸如“女人生來便軟弱,以是更要多自強”“此生多勤力,來生有福利”之類,比我當年編的衛生歌訣還更近販子俚語。

宋佛佑很有監察不力之過,被我手書怒斥以後,另擢了一個親信執事,名義上是她的幫手,實則分她之權,以備今後擢用——並非是她不好,隻是她已年近六旬,垂垂不能勝任。並且她還不是獨一的一個,最後隨我出宮的那批人中,有很多都已五六十歲、老邁不堪。和我同齡的那些,也已多見風霜,暴露疲老之態,再小些的,有很多都已成了親,生了子。這些生下的孩子,都是我家的奴婢,一而二,二而三,我的家奴,竟已近二千之數,三倍於出宮之時。人數增了這麼多,家用卻從未匱乏過,不但未曾匱乏,日子還越來越好——光看這一點,後代史乘上,我的名聲大抵就不會太好。

我永久也想不到崔明德能寫出如許的句子,拿來細細一品,發明這些歌謠雖粗鄙,我所說的要義,卻全都已包含在內,且又合著韻律,不管用官話,或是用兩都偏音,也不管是念是唱,都朗朗上口,不覺敬佩,也更放心腸將慈悲堂交在她手,用心本身府中。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