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墓獸_第二十四章 白鹿原盜墓(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白鹿原在關中的心臟。唐朝三百年定鼎關中,自唐太宗至唐僖宗:獻、昭、乾、定、橋、泰、建、元、崇、豐、景、光、莊、章、端、貞、簡、靖十八座皇陵,東西連綿三百裡,即所謂“關中十八唐帝陵”。若加上武則天與高宗李治的合葬,總計睡著十九位天子。但自朱溫勒迫唐昭宗遷都洛陽,長安再不複為帝都。除李自成改西安為西京,建大順朝,庚子年慈禧太後與光緒帝流亡西安,竟再無一名帝王登臨關中。

墓道飛揚著遊離不定的灰塵,兩邊的唐朝磚石更加清楚。頭頂還能看到瓦當,不時有素淨的壁畫,形貌武則天期間的宴飲、行獵、戰役、祭奠……壁畫中的唐朝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彷彿要從牆上飄浮出來。此中的美女豔若桃花,看得幾個兵士都心猿意馬。但統統人都屏息靜氣,恐怕多說一句話,就會引來千年前的幽靈。

民國六年,西元1917年7月1日,張勳在北京宣佈複辟。同一日,有支北洋潰兵度過渭河,一起燒殺劫掠,不敢靠近西安城牆,隻得登上白鹿原。傷兵抬不動了,就扔到路邊,挨個兒槍斃,以免傷口化膿長蛆,提早結束痛苦。夏季塬上草木富強,麥浪層層轉動,田間不時有農夫騎牛而過。衣衫襤褸的潰兵們網羅農婦,推到麥田裡奸騙。

有個兵士被帶到旅長麵前。他叫小木,也就二十歲,長得眉清目秀,不像是乾過盜墓的。小木自稱洛陽人士,從小跟著父輩盜墓為業,俗稱“土夫子”。他先探查這座大墓情勢,發覺大要有很多盜洞。旅長有些泄氣,但小木說盜洞雖多,不必然真被盜過,卻申明這墓風水好,位於龍脈與龍穴,引得曆代盜墓賊前赴後繼來打洞。他繞著墳塚轉了兩圈,按照陣勢方位,決定從東北方向開挖,風水學所謂“外鬼門”。

躊躇再三,當然是地下水眾多的能夠性更大,小木便硬著頭皮往前走。他的雙腳已浸泡入水中,身後的兵士們麵有懼色,但營長拔脫手槍來吼了一聲:“誰不敢走就當即槍斃!”

此言一出,士氣大振,大師夥兒躍躍欲試。但如許一座大墓,從那裡動手呢?世人一籌莫展,有人說:“欸!小木不是做過土夫子嗎?”

白鹿原橫亙在八百裡秦川,南倚終南山,西接長安城,北瞰灞橋柳,東望秦皇陵,凸起於渭河平原,溝壑縱橫,三麵環抱滻、灞二河,像高山起了個黃土大屋頂。唐朝馬戴《白鹿原晚望》有雲“滻曲雁飛下,秦原人葬回。丘墳與城闕,草樹共灰塵”。

土夫子小木走在最前頭,他手中的馬燈照得最遠。俄然,燈光照出墓道角落裡的兩具骸骨。世人一片惶恐,小木卻大膽地前去看了看,骸骨邊遺落有幾枚銅錢,撿起來一看竟是“永樂通寶”。唐朝的墓裡怎會有明朝永樂年間的錢?必定是明朝的盜墓賊無疑,一定是永樂年間,因為永樂通寶的暢通極廣,到明末也有能夠。

哪兒去了?莫不是悄悄腳底抹油溜了吧?如果原路逃歸去,必然會被旅長斃了。他勒令大師再往前走,才走了幾步,就有人尖叫說,又有一個兵士不見了。大師這才惶恐失措,給漢陽造步槍上了刺刀,往深深的水底下刺。

兵士們抖抖索索地進步,氣勢已大不如前。他們又見到數具骨骸,無疑又是古時的盜墓賊,已經說不清年代了,也冇法判定他們的死因——是被困死在墓道中的,還是朋友內鬨而亡,抑或是這墓中真有殺人的構造?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