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閒所欲生 最後於季世
降伏眾魔 六十二見 天然為除
從彼得睹遇 斯經為尊上
宣示遠近 諸未聞者 比方泉流
強勇而自來 矜哀於眾庶
以無極慧 暉映三界 皆入一義
不成限量 用宣譽是 明智者德
石打杖撾罵 懷結而惡口
名曰寶蓋 五劫扶養 彼藥王佛
佛告藥王菩薩。吾每散告。前後所宣經品無量。甫當說者經號甚多。對比人間統統諸法。今此典頌。名祚顯綽最尊第一。普天率土所不信樂。如來正覺無所毀敗。於內燕居。密從法師受斯典者。則為如來能力所護。無能粉碎。乃宿世時曾得聞之。如來現在有聞斯典。多有誹謗。何況如來滅度以後。可貴值遇。所欲誌願而見覆蓋。觀族姓後代為如此也。他方天下現在如來。悉睹見之。在所存立己身還聞。諸信力也。善本力。誌願力。在如來室等頓一處。斯之倫黨德如是也。求如來水誌存佛掌。是乃宿世願行而至。佛滅度後。如有信此正法典者。受持謄寫扶養奉順為彆人說。德乃若斯。佛告藥王菩薩。如有能說斯經訓者謄寫見者。則於其人起佛神寺。以大寶立高廣長大。不當複著佛舍利也。以是者何。則為全著如來舍利。其有說此經法之處。諷誦歌頌謄寫。謄寫已竟。竹帛經卷當扶養事。如佛塔寺歸命作禮。統統香華雜香芬薰。琴瑟箜篌幢蓋繒幡。如有眾生欲得梵刹頓首作禮者。當靠近斯經無上玄門。又告藥王。多有菩薩削髮為道。及凡白衣行菩薩法。不能得致如是像經。及見讀誦謄寫扶養。其有菩薩。行菩薩行曉了權宜。借使得聞是佛景摸。菩薩所行共行法者聽者。信樂來入此中。解達清楚即受扶養。於一座上應近無上正真之道。如有見者。如是士夫入於斯誼。德不成計。佛告藥王。比方男人渴極求水。舍於高山穿鑿高原。日日興功但見燥土。積偶然節。其泉玄邃而不得水。複於異時。掘土甚多乃見泥水。濁不成飲當奈之何。其人不懈稍進得水。於時男人睹本瑞應。釋除猜疑無複躊躇。吾興工夫積有日月。今者乃能值得水耳。如是藥王。設有菩薩聞是典範。而不受持諷誦學者。去於無上正真之道。為甚遠矣。是景摸者。諸菩薩業。借使聞此正法華經。諷誦精修度量在心而推行之。爾乃疾成最正覺矣。佛語藥王。統統菩薩。其有不肯受諷行者。不能得至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也。以是者何。吾前已說班宣此言。借使有人不樂斯經。則為違遠於諸如來。此典範者。道法之首眾慧之元。成績菩薩。如有菩薩聞此典範可駭畏懅而不愛樂。則當知之。新學乘者。若不可駭。則是久修菩薩之行。若聲聞遇是經法。或恐或怖心胸畏懅。為憍慢恣。佛語藥王。如來滅度以後。如有菩薩及大士等。欲以是經為四部說。著如來衣坐於世尊師子之座。然後爾乃為四部眾鼓吹此經。何謂著衣於如來被服。謂人忍辱溫和安雅。是則名為如來被服。其族姓子。當修此衣。何謂世尊師子之座。解統統法皆悉空寂。處無想願。是為世尊師子之座。又族姓子。當作是居處坐若茲。以此經法為比丘比丘尼清信士女天龍鬼神廣彆離說。其心主動不懷膽小。誌於大道開道四輩。其族姓子。若複處於他方天下。化作化人及與家屬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頒宣此法。設使有聞而不樂者。吾起令樂必使愛喜。若在閒居壙野當中。有天龍神揵遝和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吾遣化報酬說經法。雖複迥在異方刹土。普當自現令世人見。若受此典。不識句義失其次緒。使諷學者。蒙其威神令達義次。爾時世尊。即說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