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加封邑 城郭郡土 或有得賜
將來之世 便即逮成 無上真慧
高傲之想 借使聽省 如是像法
因而尊經 則便建立 億權便利
最後代時 正典所處 統統諸法
不得誹謗 吾本初始 得佛道時
借使不肯往 谘問於道法
比丘放羅漢 除立於法律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其奉持斯典 則當勤行之
普觀諸法 是統統法 如同虛空
常誌道者 多所教養 不成限量
如有比丘 敢能保護 如是法例
又語溥首。如來滅度後如有菩薩。因而經卷思疑不了。若說教養聞不堅毅。性不調和。見餘菩薩求大乘者。為造虛妄而誹謗之。見聲聞緣覺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若值菩薩。心為遲疑不即往見。其族姓子則遠無上正真之道。而不得近佛天中六合點行處。借使究竟不蒙福力不成最正覺。菩薩行三乘如同師子在於林樹。如有躊躇天然闊彆。不樂所樂亦不不樂。若於眾生修行慈力。至於如來興大父想。見諸菩薩念如世尊。及諸處家未離塵穢。寬弘等還禮節恭肅。淨諸法誼無疑無結。嚴統統法謹慎安諦。欽順劃一不著經法。極有所樂亦無所至。地點日夜敬護斯典。溥首。是為三法之行。菩薩觀時然後乃說。造安隱行。不被煩惱亦不嬈害。說是經法者。與同窗者等心道友。若講若聞信樂斯典。誦持謄寫載之竹帛。扶養奉事德不成量。說以安住。則乃頌曰。
擱置諸住立 不為己身害
若欲讀斯 正典摸者 未曾誹謗
若入屋室 所行若茲 察看諸法
無所妨廢 不遭苦患 常察精進
安行品
國主帝王 及與太子 欲聽聞法
比丘比丘尼 調譺嘲話談
最後季世 求斯尊法 彆離廣說
以法等化 統統人間 睹諸眾庶
最勝如來 已得佛道 存立惠施
皆得往至 於佛道場 便即處於
不有所患 其人住忍 得力如是
母人諸細色 悉當舍拜彆
億垓眾生 夢中所見 如此色像
安居處演
誌菩薩法 若使出學 及居家者
將一比丘伴 常誌念於佛
智者常安 住於佛道 先隱定坐
紫磨金色 佛所說經 設得聞已
兩足之上 想諸菩薩 如想父母
又語溥首。如來滅度後。若菩薩大士。推行斯典常以時節。其是比丘當行慈湣。向諸白衣削髮寂誌統統群生。行菩薩道者。常念疇昔世行大乘者善權便利演真諦誼。若聽聞者。不知不了不悅不信不省不綜。反自歎說我當逮得無上正真道成最正覺。威神足力而欲得飛。溥首當知。吾見斯等。佛滅度後。菩薩有四事說法而不諍怒。多麼為四。為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所見奉敬。帝王太子大臣群寮郡國群眾所見扶養。父老梵誌皆共承順。虛空神明無數天子聽所說經。天龍鬼神侍衛厥後皆營護之。是為四。若入縣邑還歸室宇。日夜悉來谘問經法。若為講解彆離所歸莫不歡樂。以是者何。溥首欲知。皆佛所建立加此經恩。去來今佛儘從斯生。亦護是典。若於忍界聞正法華品。服名聽聲者甚難值遇。溥首。譬有大力轉輪聖王。威德弘茂順化所領。諸餘敵國未率伏者。不敢窺[門@俞]。若轉輪王興舉軍兵。當有所討。不賓之臣欲距大邦。雄虎將士奮武克捷。莫不稽顙。王用歡騰斷功定賞。封城食邑賜之土田。七寶珍奇象馬車乘男女奴婢。元首效績勳殊特者。王解髻中明珠賜之。以是者何。臣當國強華裔乃康。如來正覺亦複如是。為大法王無極道諦。自伏其心。以法教養。以德消害。以慧戰役。降諸法王無數之眾。無量典範百千要誼。鹹施群生無所秘蔽。詔劃一城其見身魔。能與魔戰以賢聖法。攻淫怒癡降魔官屬。儘三界患至於滅度。所作克捷則大英勇。於後無壞亦無有實。起因諸虛致斯人間。如處色像統統人緣。普諸天下古今以來。無有信此正法華經未曾暢說。以是說者。由諸通慧大慈而至。如大聖帝髻中明珠。覺得世尊第一法要。緣是趣行。如來使聞深妙之典。往古來今諸行班宣。斯經為最消弭統統緣起之患。如同聖帝保重珍惜髻中明珠。久乃解出以賜元功。如來如是。夙夜寶護最妙無瑕。從是來久立諸法頂。本日加哀乃演散耳。世尊欲重閃現要誼。而歎頌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