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年(天聰八年)農曆蒲月,代善又跟從皇太極打擊明朝,兵出榆林口,至宣府邊疆外,分兵從喀喇鄂博攻占得勝堡,從朔州進取馬邑,在山西大同會師以後返回。[28]
多爾袞一看本身和豪格都不會獲得分歧擁戴,因而,他提出一個折中計劃,即立皇太極第九子6歲的福臨為帝,由濟爾哈朗和他本身輔政。當諸王貝勒集會通過折中計劃後,代善當即調集統統文武大臣、王公貴族共發誓書,昭告六合。1643年(崇德八年)農曆八月二十五日,6歲的福臨正式停止即位典禮,擔當了皇位,年號順治。[36]
董崇如:“東國部主歲老,其子某雄鷙非常,才略不出曩霄公之下,將來邊警尚未已也。”[39]
1631年(天聰五年)農曆八月,代善與子嶽托率正紅、鑲紅二旗兵丁,插手了皇太極策動的打擊大淩河之戰,父子分領本旗兵攻城之西麵。金軍圍城用時三月,擊敗總兵吳襄等來援明兵四萬,活捉監軍張春,迫使糧儘援斷的大淩河總兵祖大壽開城投降。當時被擒各明朝官員都膜拜在地上,唯獨獨張春不跪。皇太極大怒,拉弓想要射死張春,代善勸諫說:“這個戰俘想以死成名,何必殺死他成全他?”因而,皇太極對張春置之不睬。[27]
1629年(天聰三年)農曆十一月,皇太極親率雄師征明,嶽托與濟爾哈朗率右翼軍夜攻大安口,毀水門而入,擊敗馬蘭營援兵於城下。代善和莽古爾泰夜入禦帳,不準諸貝勒大臣入內,與皇太極密議說,我軍深切敵境,勞師動世人困費事,即便攻入明朝邊疆,也是敵眾我寡,建議皇太極當即班師回朝。皇太極雖不滿,但麵對兩大貝勒的共議,又不得不做出讓步。當天深夜,嶽托、濟爾哈朗諸貝勒一起給代善、莽古爾泰施加壓力,終究使代善與莽古爾泰收回成議,以後五戰皆勝。後金軍進逼明都北京,代善帶領兒子嶽托擊敗明朝援兵。[25-26]
李民寏:“奴酋死以後,則貴盈哥必代其父,胡中皆稱其寬柔能得眾心雲。凡獲咎奴酋,臨殺,貴盈哥多有救解雲。其威暴桀驁之勢,必不及於奴酋矣。”[40]
因病歸天
皇太極繼位為汗以後,與十四位貝勒議定君臣之間的禮節,並且盟誓昭告六合。誓詞付與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三位大貝勒經驗後輩的特權,他們對阿巴泰、阿濟格等十一名“後輩貝勒”,有管束之權、轄束之權,如果這些貝勒鄙視代善三人,則將短折而亡。
1637年(崇德二年)六月二十七日,皇太極命追論征朝鮮時諸王大臣違犯軍紀之過。法司給代善定了六條罪:1、違令多收十二名侍衛;2、誣稱係吏部車爾格令其多收;3、明知多收侍衛而說不知;4、以戴翎侍衛充當使令下役;5、違製在朝鮮王京養馬;6、妄遣仆人私往造船處。法司擬議革代善親王爵,罰銀一千兩,馬匹人丁入官。皇太極調集王公貝勒大臣,當衆宣佈這些罪行,熱誠今後,“悉宥之”,但卻斬殺庇護其主的戶部參政恩克。
皇太極在曆數代善罪行後,宣佈閉宮不出,要眾貝勒另選他報酬君。因而眾貝勒集議,給代善科罪,並跪請皇太極親政。眾貝勒分歧怒斥代善鄙棄汗王的行動,擬革去大貝勒,並削和碩貝勒職,奪去十牛錄人丁。皇太極賜與從寬措置,免革貝勒職,免奪十牛錄人丁。代善被責今後,禁止讓步,自居臣僚。[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