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看到錦州被圍,很多部將要求出一援,他以為“寧遠兵不成動”。,不然“正墮其計”[56],故要求朝廷另“發奇兵逼之”[57]。明廷接管他的定見,從山海關等地調兵援錦,袁崇煥為了加強錦州軍民守城的信心和決計,派人致書趙率教、紀用等人,奉告明廷援錦的大抵打算,“內有集結海軍援兵6、七萬,將至山海。薊州、宣府兵亦至。前屯、沙河、中後所兵俱至寧遠、各處蒙古兵已至台摟山。……錦州城中火器俱備,兵馬甚多,如加意戍守,何能霸占”[58]。此書不慎被後金兵擷取,皇太極從中得知明廷派兵挽救錦州之圍環境,他考慮錦州城堅兵盛,一時不易攻破,明援兵到達,更難取勝,何況此次伐明的首要攻打目標是寧遠,而不是錦州。以是竄改了計謀,二十五日,當後金的瀋陽援兵達到後,二十七日,隻留下少數人馬監督錦州,而親統雄師打擊寧遠。
三月五日,袁崇煥派杜明忠等三人,前去瀋陽,帶去他和李喇嘛書各一封,但願“息止兵器”。此時後金已敗北朝鮮,兩國結為兄弟之盟,消弭了後顧之憂。因而四月八日,皇太極命明使杜明忠等人回寧遠,帶回他給袁崇煥和李喇嘛的答信。他在答袁崇煥書中,對峙“以我為是”,討取償金歲幣,業且要求修改國書格局,他說:“我揆以義,酌以禮,書中將爾明國天子下天一字書,我下爾明國天子一字書,爾明國諸臣下我一字書,已為允協,今後爾凡有書來,當照此謄寫”[50]。
“今董率全軍,親至城下,爾等坐困孤城,外援莫至,將待勢窮力屈,昂首就戮耶,抑事識機先束身歸命耶,夫講信修好,共享承平。豈不甚美。……今或以城降,或以禮媾和,惟爾兩寺人酌而行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