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歌(清穿皇太極)_第152章 遺恨寧錦(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後金方麵,皇太極三番五次派密使前來,提示祖大壽不要健忘之前的商定,馬上脫手奪下錦州城。祖大壽以各種來由敷衍,並且多次與清兵苦戰。皇太極對留在後金虎帳中的祖大壽之子祖可法等人,一向以禮相待,並且頻繁給祖大壽寫信。

城中糧草僅夠幾天之用,圍了不幾天城中就斷糧了。城中將士無不驚駭萬狀,祖大壽作過幾次摸乾脆的突圍,都被金兵殺了歸去。無法之下,隻好坐困愁城,盼著援兵。

夏允彝:“大壽家富而勇,曾犯法,幾被戮於承宗,賴崇煥力救,故相得甚歡。及為大帥,後輩皆貴為劉帥,仆人皆夷人、遼人,多善戰。都下擅歸,以崇煥下獄激之使然。而其母痛責之,其妻故妾也,亦持之甚堅,故仍為國用。永平規複、錦州力守,皆有功。但圍既久,糧已竭,而援兵不起,遂以城降,而身自逃歸。或雲已輸誠於東夷,已謂吾歸即舉八城儘降,故東夷縱之。然歸而即為國恪守,雖其子在虜中不之顧也,亦非成心負國者。力守鬆山、杏〔山〕,與洪承疇被圍年餘,力竭而陷,遂致失節。”[14]

皇太極命令停止打擊鬆山,後金軍返回盛京(今遼寧瀋陽)。因而祖大壽又進入錦州駐守。

佚名:“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可謂來去有忠義;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端的裡外不是人。”[17]

光複永平

再次降清

明軍幾路救兵四次援救,都被後金軍擊敗。祖大壽的多次突圍也冇有勝利。大淩河城被圍了三個月,城內的糧食吃完了就殺馬吃,馬吃冇了,就殺人相食。大淩河城百姓被充作軍糧殺儘。

捷報傳到盛京,皇太極大喜過望,命人立即將祖大壽送到盛京。當祖大壽跪倒在崇政殿時,皇太極走下寶座,親身將他扶起,好言安撫:“你前次叛變我是為了你的主子,為了你的老婆後代和宗族。我曾經對大臣們說過,祖大壽必然不能死,如果今後再次投降,我也決不會殺他。事情疇昔就疇昔了,隻要今後能夠經心極力地奉養我便能夠了。”

皇太極在圍困大淩河城十天後,便開端了對祖大壽的勸降事情。但祖大壽不為所動,對皇太極底子不予理采。

1644年(清順治元年)農曆玄月,愛新覺羅·福臨在輔政大臣濟爾哈朗的護送下,從盛京(今遼寧瀋陽)到達北京,祖大壽跟從入關。

逃回錦州

梁啟超:“祖氏兄弟,大壽、大弼、大樂以督師裨將,遵其方略,猶能為睢陽之守著歲餘,非洪承疇之降,錦州固未易下也。”[15]

因而皇太極又親身寫信給祖大壽,他解釋說:“疇昔殺遼民確有其事,我深為悔怨,我們早就不那樣做了。至於永平屠城那是二貝勒阿敏所為,他是以也遭到了嚴懲,但願你不要存此成見。但祖大壽等還是不信。

第二天,皇太極又號令開釋抓獲的明軍俘虜,並讓他帶信給祖大壽。信上說:“我在大淩河開釋了你,我的大臣都說我看不清人。現在,將軍應當出城與我相見,證明我冇有看錯你。如果將軍不放心,我們各帶一兩名親信侍從,在兩營的中間處會晤。我這麼做,隻是為了自我解嘲罷了,同時也讓將軍的子侄和大淩河的將帥都曉得將軍是實施信譽的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