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小兵所屬的額真到參將,全都悉數受罰,皇太極還親身命令處以斬首之刑,鞭二人,貫耳以徇。
秋七月丁酉朔,複以書約明張家口守臣信誓敦好,善保始終,且謂和議遼東處地點內,明廷須遣官往告。
隨後,她對著皇太極安然一笑,那笑卻如臘月寒梅一樣冷冽,帶著從未有過的心灰意冷。
事罷,皇太極非常抱愧地對兩位漢臣說道:“本日讓兩位大人見笑了。並非是本汗心狠手辣,隻是本日我不命令誅殺他二人,今後還會有人效仿,明天三個小兵去偷牛驢,明天就會結成夥去劫掠民戶。本汗說過要與明交好,並非兒戲,倘若今後另有人敢擅自作奸不法,也一概嚴懲不貸!”
金國有很多老牌的貝勒大臣皆是主戰派,對媾和二字嗤之以鼻,也唯有開通仁德如皇太極,纔會甘心樂此不疲地寫了一封又一封的媾和信,招降漢臣,並收為己用。
皇太極三個月冇見她,隻見她一身素蘭的衣裳,修襯得身姿婀娜,心中一時不忍。
是月,遼東大水。
皇太極這趟出兵足足有三個月,內心掛念盛京的環境,聽聞遼東水患眾多,這邊將媾和之事都措置安妥後,便心急地想要回師。
庚辰,庫爾纏偕明得勝堡千總賚牲幣來獻,皇太極拒而不納,複遺書明守臣曰:“我仰體天意,原申和好。爾果愛民,宜速定議。若延時不報,縱慾相待,如軍中糧儘何。至書中稱呼,姑勿論,我遜爾國,我居察哈爾之上可耳。”
此番收撫歸化諸路的察哈爾流民,豪格功不成冇,皇太極晉其封號為和碩貝勒。
信賴既失,再多說甚麼,也是無用。
膽敢逼宮到大梵刹門口肇事要人,盛都城裡,除了她,另有誰能有這個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