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怪妖龍太貌美_第八十一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即差人去體訪。卻訪得成都府有個道人李八百,他說是孫真人第一個門徒,傳得龍宮秘方有八百個,因此人都叫他做李八百。端的請他醫的,手到病除,極有神效。他門上寫下一對春聯道:藥按韓康無二價,杏栽董奉有千株。

當下少府在山中行得正悶,況又患著熱症的,忽見這片沱江,浩浩大蕩,端的秋水長天一色,天然感覺清冷直徹骨髓,就恨不得把三步並做一步,風車似奔來。豈知從山上望時甚近,及至下得山來,又道還未曾到得沱江,卻被一個東潭隔祝這潭也好大哩。水清似鏡普通,非論深淺去處,無不見底。況又映著兩岸竹樹,秋色可掏。少府便脫下衣裳,向潭中沐浴。元來少府是吳人,發展澤國,從幼學得拍浮。成人以後,久已未曾弄這本領。不料本日到此遊戲,大快夙心。

話說唐肅宗乾元年間,有個官人姓薛名偉,吳縣人氏,曾中天寶末年進士。初任扶風縣尉,名聲頗著。後為蜀中青城縣主簿。夫人顧氏,乃是吳家世一個大族,不唯容止端麗,兼且脾氣柔婉。伉儷相得,愛敬如賓。不覺在任又經三年,大尹升遷去了。下屬知其廉能,即委他署攝縣印。那青城縣本在窮山深穀當中,地步磽脊,積年事歉民貧,盜賊生髮。自薛少府署印,立起保甲之法,凡有盜賊,合力訪拿。又設立義學,教誨人才。又開義倉,施助孤寡。每至春間,親往各鄉,課農布種,又把好言勸諭,教他本分為人。是以到處田禾大熟,盜賊儘化為良民。治得縣中端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百姓戴恩懷德,編成歌謠,獎飾其美。歌雲:秋至而收,春至而耘。吏不催租,夜不閉門。百姓樂業,立學興文。教養兼遂,薛公之恩。自今孩童,願以名存。將何字之?薛兒薛孫。

那薛少府不但廉謹仁慈,愛民如子,就是待郡同僚,卻也謙恭虛己,百凡從厚。本來這縣中有一個縣丞,一個主簿,兩個縣尉。那縣丞姓鄒名滂,也是進士出身,與薛少府恰是同大哥友。兩個縣尉,一個姓雷名濟,一個姓裴名寬。這三位官人,為官也都清正,是以臭味相投。每遇公事之暇,或談詩,或弈棋,或在花前竹下,開樽小飲,彼來此往,非常款洽。

說聲未畢,這小魚早不見了,把少府吃上一驚,想道:“我安知這水裡是有精怪的?豈可單獨一個在內裡沐浴。不如早早抽身去罷。”豈知少府既動了這個動機,便少不得墮了那重業障。隻教:衣冠暫解人間累,鱗甲俄看水上生。

薩少府出了南門,便向山中遊去。來到一座山,叫做龍安山。山上有座亭子,乃是隋文帝封兒子楊秀做蜀王,建亭於此,名為避暑亭。前後襬布,皆茂林修竹,長有四周風來,全無一點日影。以是蜀王每到夏天,便帶領來賓來此亭中避暑。公然好個清冷去處。少府當下瞥見,便覺心胸開爽。“若使我不出城,安知山中有這般境地?但是我在青城縣做了很多時,尚且未曾到此。想那三位同僚,如何曉得?隻合與他們知會,同攜一尊,為避暑之宴。可惜有了勝地,少了勝友,終是一場欠事。”麵遠風景可兒,遂作詩一首。詩雲:偷得浮生半日閒,危梯峭壁自躋攀。

也不知少府這病當真不消吃藥,天然無事?還是病已犯拙,下不得藥的,故此遁辭而去?恰是:青龍共白虎同業,吉喪事全然未保。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