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怪妖龍太貌美_第六十三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次日,令有司鍛造鐵柱十二隻,親身登舟,於江中看之。果見有魚蝦成聚一十二處,乃令人以鐵柱沉下去,江水自退。王乃登岸,但見無移時,沙石漲為高山,自富陽山前直至海門舟山為止。錢王大喜,乃使石工於山中鑿石為板,以黃羅木貫穿此中,擺列成塘。因鑿石遲慢,乃命令:“如有軍民人等,以新舊石板將船裝來,一船換米一船。”各處即將船載石板來換米。是以砌了江岸,石板不足。火線始稱為錢塘江。至大宋高宗南渡,定都錢塘,改名臨安府,稱為行在。方始火食轅集,民風淳美。似此每遇年年八月十八,乃潮生日,傾城士庶,皆往江塘之上,玩潮歡愉。亦有本上善識水性之人,手執十幅旗幡,出冇水中,謂之弄潮,果是都雅。至有不識水性深淺者,學弄潮,多有被潑了去,壞了性命。臨安府尹得知,累次出榜禁諭,不能革其民風。有東坡學士看潮一絕為證:

三老認得,倉猝作揖,又教外甥來相見了。此時順娘年卜囚歲,一髮長成得好了。樂和有三年不見,本日水麵相逢,如見珍寶。固然分桌而坐,四目不時旁觀,相愛之意,相互儘知。隻恨世人屬目,不能敘情。船到湖心亭,安三老和一班男客都到亭子上漫步,樂和推腹痛留在艙中;捱身與喜大娘攀話,稍稍得與順娘附近。捉空以目送情,相互領悟,少頃眾客下船,又分開了。傍晚,各自分離。安三老送外甥回家。樂和一心憶著順娘,題詩一首:

這首詩,單題著杭州錢塘江潮,元來非同小可:刻時定信,並無不對。自古至今,莫能考其出冇之由。向來講道天下有四絕,倒是:

他年若作扁舟侶,日日西湖一醉回。

雲濤千裡,泛今古絕致,東南風景。碧海雲橫月朔線,忽爾雷轟蒼壁。萬馬奔天,群鵝撲地,澎湃飛煙雪。吳人勇悍,便竟踏浪雄傑。想旗號紛紅,吳音楚管,與胡前俱發。人物江山如許麗,豈信妖氛難滅。況是行宮,星纏五福,光焰窺毫髮。驚看無語,憑欄姑待明月。

雷州換鼓,廣德埋藏,登州海市,錢塘江潮。

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青。

上應天輪分晦朔,下臨宇宙定朝昏。

樂和到十二歲時,順娘十一歲。當時樂和回家,順娘深閨女工,各不相見。樂和雖則童年,心中聰明,常想順娘情義,不能割捨。又過了三年,時價腐敗將近,安三老接外甥同去上墳,就便遊西湖。原到臨安有這個民風,凡是湖船,任安閒便,或三朋岡友,或帶子攜妻,不擇男女,各自去占個座頭,喝酒觀山,隨便取樂。安三老領著外甥上船,占了個座頭。方纔坐定,隻見船頭上又一家女眷入來,看時不是彆人,恰是間壁喜將仕家母女二人和一個丫頭,一個奶孃。

吳征越戰今安在?一曲漁歌過晚村。

這三絕,一年止則一遍。唯有錢塘江湖,一日兩番。自古喚做羅刹江,為因風濤險惡,巨浪滔天,常翻了船,以此名之。南北兩山,多生豺狼,名為虎林。後因虎字犯了唐高祖之祖父禦諱,改名武林。又因江潮險迅,怒濤澎湃,衝害住民,因取名寧水兵。後至唐未五代之間,去那徑山過來,臨安邑人錢寬生得一子。生時紅光滿室,裡人見者,將謂火發,皆往救之。

話說南宋臨安府有一箇舊家,姓樂名美善,原是賢福坊安平巷內出身,祖上七輩衣冠。遠因家道消乏,移在錢塘門外居住,開個正色貨鋪子。人都重他的家世,稱他為樂大爺。媽媽安氏,單生一子,名和。生得端倪清秀,聰明靈巧。幼年寄在永清巷母舅安三者家扶養,附在間壁喜將仕館中上學。喜將仕家有個女兒,奶名順娘,小樂和一歲。兩個同窗讀書,學中諷刺道:“你兩個姓名‘喜樂和順’,合是天緣一對。”兩個小後代,知覺漸開,聽這話也自歡樂,遂暗裡約為佳耦。這也是一時戲濾,誰知做了厥後共同的鑿語。恰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