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掌武唐_2.第2章 鵲巢鳩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烏衣巷之稱始於東晉初年,彼時巷中全為王謝世家朱門大宅,兩族後輩皆喜穿烏衣以顯身份高貴,是以得名,王謝後輩也被稱之為烏衣後輩。

不過,此事乃是他引發的,豈能害得幼娘跟從受罰?更何況阿孃還在替他討情,必然冇少遭到二房世人的冷嘲熱諷,好男兒頂天登時,禍事是本身闖的,就應當本身將之處理。

一個嗓音如同炸雷般響徹在謝瑾和幼孃的耳畔,霍然回顧,便瞥見謝太真大步倉促地走了過來,臉上還掛著與其春秋不太符合的嘲笑。

心念及此,他反倒少了幾分躊躇和顧及,邁動腳步裹挾著天涯朝霞照來的最後那絲光芒,朝著黑沉沉的巷子中走出。

幼娘瞪大了雙目,像是非常吃驚,言道:“現在有三娘子替七郎請罪,三郎又何必歸去刻苦?”

謝瑾固然是大房嫡長孫,不過在他出世後,二房遷來大房居住,平輩先於謝瑾誕下六人,故此府中便喚謝瑾作“七郎”。而青衣侍婢口中的“三娘子”,則是指謝瑾的母親陸三娘,她出世於吳郡陸氏,因在孃家中排行老三,便喚的“三娘子”。

謝瑾正容道:“我是大屋子嗣,在父親冇返來之前,天然要好好庇護大房女眷。”

血紅的落日垂垂沉入崇山峻嶺,唯留一絲朝霞不捨地掛在西方天涯,暮靄覆蓋了江寧縣,沉重的鼓聲在城門樓轟然鳴響。

正欲繞過遮擋內院視野的影壁,藏在影壁邊上的青衣侍婢見得謝瑾返來,當即鎮靜上前急聲道:“七郎啊,你可總算返來了,三娘子讓婢子在此處等你,你先出去躲躲,不要急著回家。”

站在烏衣巷前,謝瑾望著不遠處的謝氏府邸,想及回到府中須得向阿孃稟報被夫子趕出書院之事,很有些舉步維艱的感受。

看到謝瑾很久未言彷彿已經“嚇呆了”,幼娘貝齒一咬,拉著他的手便往外走,頭也不回地說道:“你一小我出門也不平安,算了,還是婢子陪你去。”

不過,本來的烏衣巷已在數十年前伴隨建康城一併夷為高山,現在這條巷子乃是貞觀年間複置江寧縣後,重新修建而成,少了幾分古色古香,多了幾分殘式微魄,就如現在陳郡謝氏普通,空有其名。

謝太真為謝睿淵之孫,在家中平輩排行老六,因此喚作“六郎”,本性放肆張揚玩皮拆台,乃是馳名的小霸王,冇少欺負這些仆人女婢,大家畏之為虎狼,這一句話頓時將幼娘嚇得不輕,一張小臉兒也是驀地變白了。

“呔!好個賤婢,竟敢躲在這裡通風報信!”

謝瑾認得這女婢乃阿孃貼身侍婢,聞言倒也不慌,沉聲扣問道:“幼娘,府中產生了何事,某為何必得出去躲躲?”

謝瑾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喃喃自語道:“算了,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大不了一頓板子。”

幼娘為陸七娘陪嫁過來的侍婢,對仆人一向忠心耿耿,此事倘若讓謝睿淵曉得,必然會給她帶來不小的費事,但是為了小仆人,幼娘還是義無反顧不計結果,謝瑾在心頭當即暗讚了一聲“忠仆”。

幼娘疾歎一聲,倉猝解釋道:“七郎你本日被夫子趕出書院,阿郎(老爺)曉得了尤其氣憤,聲言你丟儘陳郡謝氏的顏麵,說是要請削髮法經驗你,三娘子苦勸無用,讓你先去躲躲,待風頭過了再行歸家。”

晨鐘暮鼓,為唐時人們一日餬口作息規律。鐘鳴,城門開啟,萬戶活動;鼓響,城門封閉,實施宵禁。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