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酷縣官無見地,致令良善作強徒。
將軍不上馬,各自奔出息。
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決不收如奔雷。
話說朝中的事,固然有了明主,卻少良臣。自八年玄月權相溫體仁參了何吾騶、文震孟回籍,九年林釬入閣,不久又歿了。賀逢聖、黃士俊、孔貞運入閣辦事,卻隻順著輔弼塚宰的意,莫敢異同。文震孟在姑蘇隻是優遊山川,有畢生不出的意義。閒了,一悼虎丘,吊顏佩韋等五義士的墓,賦詩感憤。傳入京師,又將起黨人大獄。幸虧天子明察。這丙子四月,文震孟暴病歿了。十年,溫體仁正月特旨命歸,謝升仲春閒住。傅冠、劉宇亮、薛國觀,俱入閣辦事。楊嗣昌又督師在外,宰相倏忽去留,連崇禎一個明主,也全冇主張了。流寇猖獗,反若平常事體。誰肯把穩上本,去剿除他?故此李自成擾亂河南,張獻忠擾亂湖廣,羅汝才擾亂山東。張獻忠原與李自成有隙,在湖廣自為一隊,不通來往。羅汝才雖雄霸山東,自稱為曹操王,卻也推李自成做盟主,服他提調。人馬已近四十萬了。恰是:
鼇魚脫卻金鉤去,擺尾點頭再不回。
百姓紛繁地都道:“李公子為了我們,今反累他吃官司,於心何忍!不如劫了牢,放他出來,一齊殺了害民的狗官。一則救了李公子,二則出了這口鳥氣。”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頓時聚了千人。殺入縣衙,先把宋知縣砍為數段。家眷躲的生,遇的死。殺了一回。另有一班殺入牢裡,放了李岩,並久滯獄底的犯人。又有一班往倉裡劫倉,庫裡劫庫。驚得縣丞、典史,不知跑往那裡去了。
§§§第二十九回李公子投闖逃禍
兵勢越盛了,考慮去圍汴梁。李岩先遣親信,扮作商賈,四散傳播說:“李闖王仁義之師,不殺不掠。”又編成標語,教誨小兒們歌頌。一時都學會了,各處唱道: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化。
賜劍加銜恩已報,頭絲猶帶滿天香。
那熊文燦信了張獻忠的真降,用為親信。高傑先去投他,他就引見了熊總督,把高傑也留充守備之職,豈知張獻忠外號八大王,流賊裡第一個豪傑,怎肯甘心伏小做參將,反聽總兵官節製?八月間,把官虎帳裡軍火火藥,衣甲賦稅,儘數裝載,殺入湖廣處所去了。黃州府蘄州、麻城縣一帶處所,到處受兵,大家被劫。聚眾隻三月,已有十萬,陣容泡湧,比李自成更狠。報入京師,崇禎大怒。十二年己卯歲十仲春,差校尉把熊文燦拿了,解到北京,發到刑部大牢裡,等候差官究問。十仲春就頒下討賊恤軍的聖旨,本身退居便殿,減膳撤樂,穿件青袍,遲早議事,與文臣軍人誓同甘苦。需求合圍大肆,滅此賊眾。
不一年間,李自成聚眾,又至數萬。劉良佐、馬守應、賀一龍、賀錦、劉希堯又都到了。隨身又有侄兒李過,及藍養成、劉宗敏、馬世雄、高傑等,好不暢旺。先突破了河曲縣,隨破了汾陽縣、霍州、興縣、嵐縣、臨縣,兵馬到處,無不披靡。
李岩向眾為頭的道:“我雖被監禁在獄,見了下屬,自有一番話說,料不至死。你世人固是美意,但現在殺了知縣,劫了牢,劫了堆棧,都是為我起的。莫非如許大事,我免得一死?連你眾百姓,也都不得潔淨,畢竟扭做亂民,一個也走不脫。我有一計,除非投了李闖王——他勢頭大,兵馬多,臨時偷生,再作事理。”世人齊聲道好。都去清算金飾,帶了家小,車的車,馬的馬,騾的騾,走的走,跟了李岩出城。李岩又叫兄弟李牟——也是個好秀才,押了家眷先行,在三岔道口相稱。把城裡屋舍,齊齊放起火來,燒得七零八落。次日縣丞返來,存下隻衙役數十人,百姓二三百,空蕩蕩一個杞縣。隻得備幾角文書,申報下屬府縣去訖。哪知李岩投了李自成,做了他的謀主。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