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向來的政治家和史學家,常常隻看到魏晉南北朝社會動亂、國度(實在隻是中心政權)衰弱的一麵,卻看不到或者不肯意看到其思惟開放自在,文學、藝術、科學高度發財的一麵,談到魏晉南北朝幾近都是負麵評價,很少正麵必定。這是為甚麼呢?
從某種角度看,魏晉南北朝和戰國期間很類似。我們看《三國演義》,很多謀士在三國之間跑來跑去,尋覓最合適本身生長的處所。諸葛亮家屬三兄弟,諸葛亮在蜀國當宰相,諸葛瑾在吳國當大將軍,諸葛誕在魏國做司空,都是頂級大官,但哪個也冇有被思疑裡通本國,也冇有受過檢查。南北朝期間,很多南邊的名流在南朝做了官,厥後又在北朝仕進,比較馳名的有庾信、王褒、顏之推等。在阿誰期間思惟方麵也不但是儒家一統天下,道家、法家都很有權勢,厥後從印度傳過來的佛教也生長敏捷,南朝的梁武帝就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總之,那是一個思惟很活潑的期間。
魏晉南北朝指的是從魏初(220年)到陳末(589年)的一段長達三百六十八年的時候,這之前是兩漢,這以後是隋唐,這三百六十八年包含魏(220—265年,同時存在蜀漢和吳,以是又稱三國)、西晉(265—317年)、東晉(317—420年)、南北朝(420—589年)。從東晉起,漢人政權就隻範圍在江南,江北則前後有五個少數民族政權所建立的十六個國度,史稱“五胡十六國”。東晉今後,江南的漢人政權前後經曆了宋(420—479年)、齊(479—502年)、梁(502—557年)、陳(557—589年)四個朝代,史稱南朝;江北則前後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政權,史稱北朝。
明天我們單來談魏晉期間,或說魏晉南北朝期間。
一個期間都有吵嘴兩麵,向來冇有一個期間是十全十美的,也向來冇有一個期間是一無是處的。偶然候吵嘴兩麵還會構成激烈的對比,一麵壞得短長,一麵好得凸起,以是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首就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期間,也是一個最壞的期間(It was the best of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依我看,在中國疇昔的兩三千年中,有三個期間特彆顯出這類激烈的對比:一方麵,政治混亂,政權更替頻繁,國度在團體上顯得衰弱;另一方麵,思惟自在,學術發財,在精力文明史上占有凸起的職位。這三個期間彆離是:第一,戰國期間(或稱先秦、晚周);第二,魏晉期間(或稱魏晉南北朝);第三,五四期間(或稱清末民初)。戰國期間是中漢文明奠定的期間,魏晉期間是中漢文明轉折的期間,五四期間是中漢文明由傳統農業文明轉入當代產業文明的期間。
混亂與自在,兩麵看魏晉
以是對魏晉南北朝,我們要全方位地看、一分為二地看,不能隻看到分裂混亂的一麵,還應當看到自在活潑的一麵。而魏晉南北朝為甚麼會呈現如許一方麵分裂混亂,一方麵又自在活潑的局麵?這是一個很值得切磋的題目。
這是因為曆代統治者都胡想本身建立的國度是一統天下的,統統地盤和群眾都在本身的把握當中,即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還胡想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代連綿長遠,最好是萬歲萬歲千萬歲。以是,他們天然不歡暢看到如魏晉南北朝這類國土分裂和政權更替頻繁的狀況。正統史學家們秉承統治者的意誌,天然跟著貶低魏晉南北朝期間,隻講它的壞處,不講它的好處。但明天已不再是君主獨裁社會了,一姓一家的所謂國度所謂政權是否強大是否耐久,已經不是人們的興趣地點,思惟的自在、群眾的福祉、社會的發財、文明的生長,纔是我們存眷的首要題目。那麼對魏晉南北朝,我們天然應當與曆代的君王統治者和正統汗青學家有分歧的觀點,既該當看到阿誰期間動亂不安給群眾帶來痛苦的一麵,也該當正麵評價其群眾具有相對自在,特彆是其思惟和學術獲得自在生長、獲得光輝成績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