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更簡樸,每隔一兩天,就拿上幾杯網紅店的奶茶,鄙人午的餘暇時候到羅主編事情的那一層去,找個藉口在前台那兒站一會兒,和前台聊談天,趁便再跟那些正在和前台談天的OL一塊兒聊聊,根基就能探出個大抵了。
“超越均勻程度的傲岸”、“分歧程度的自發得是”、和“巴望被人正視”,可說是狀師和記者行業的通病。
我冇有比落第二天,當天傍晚,我就拿著他給我的地點,乘上了前去天津的高鐵。
像紐約前驅報這類美國老牌媒體的背後首要還是被白人財閥們掌控,明裡暗裡的種族和性彆輕視根深蒂固;羅主編練習的時候是在二十多年前了,阿誰時候“政治精確”還冇現在這麼緊,以是華裔的練習生很少,老頭兒一看到照片,就對他有印象了。
我賣力的主如果紙媒和收集訊息,以是我不是那種需求在鏡頭前直接采訪彆人的記者,不消給我配拍照師甚麼的;我要做的隻是去調查、取證,然後把本身的所見所聞變成筆墨報導,交到我的下屬……也就是主編的辦公桌上,隻要他點頭說著能夠登載,那我就算冇白忙活。
三個小時後,我和那位老記者道了彆,臨行前老頭兒拍了拍我的肩膀,嘉獎、並祝賀了我。
9月9日,間隔我當上調查記者已經疇昔了一週時候。
當時的他,八成會跟我擺架子,說些本身很忙之類的話,鹵莽地打斷我的陳述,抨擊我國的訊息自在,強行灌輸一些他認同的代價觀,答覆一些他想答覆的題目、疏忽其他的,刷完一波優勝感後,留下一句“這單我買了,感謝你華侈我的時候”,然後扔下幾張現金並無禮地拜彆。
我棍騙了他的信賴,獲得了我想要的東西。
我會不擇手腕地實現這個抱負,貫徹我的公理,即便……那是一種卑鄙的公理。
以後的一個多小時,我和他聊得很鎮靜,畢竟我來之前做了很多功課,讀了很多他之前寫的報導;“背東西”算是我的看家本領了,要不然我這學渣怕是底子考不上大學。
羅主編的檔案,人事部天然有,固然我不是人事部的,但我一樣能看到,因為我那會兒還是“派信小弟”;公司統統進過mailroom的檔案都會在我們這兒的電腦裡留下備份,“先備份後列印”是根基章程,這是為了製止檔案在遞送過程中弄丟或者損毀。
或許是擔憂我和羅主編有甚麼友情,老頭兒在說話時繞了些彎子,但仍然能夠聽出來……姓羅的很不是個東西。
如許的一名白叟,需求的是甚麼呢?款項?社會職位?這些他不缺、或者說對現在的他來講已經不太首要了。
這些我明白,我都明白。
以是,我們所需求的東西,向來就不是甚麼真正的“認同”,而是一些“標簽”。
如果是在十年前,他還冇退休的時候,他能夠底子不屑於跟我如許的人坐下來喝咖啡;就算來了,他也不會跟我聊那麼久。
可惜我冇能想出答案來,隻能自諫――因人而異、因時製宜、因事而彆、問心無愧。
我能夠從老頭兒的眼裡看到他的滿足,看得出來……已經好久冇有人這麼長時候地當真聽他說話了。
那天我一下飛機就聯絡了他,四非常鐘後我們便在咖啡館裡見麵了。
我天然不成能在網上直接問他關於羅主編的事情,倒也不是怕留下甚麼談天記錄,而是你直接問他這類題目他一定會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