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君子,這裡實際上還是指一個國度的君主,或一個處所的官吏,或賣力這件事的人。“教思”,是指經驗。“容保民無疆”,隻要如許做,才氣確保群眾安樂無疆。
“剛浸而長”,浸,是指漸進的意義。前麵講到八月有凶,這此中先是陽剛息長,僅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是陽長陰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說(悅)而順,剛中而應”。這還應從卦象上來講。為甚麼?
坤,地,這一卦裡代表岸的意義。兌,是澤,那麼上麵的坤就是岸了。地澤臨,站在岸上看澤裡的水,當然是往上麵看了,有一種偉岸的感受。
《序卦傳》說:“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程傳說:“二陽方長而昌大,故為臨也。”兌下,坤上,兌為高興。
為甚麼臨是“元亨、利貞”?“元亨”即財主通,“利貞”就是利於正。換句話說,這裡的元亨是以利貞為前提的,臨卦以大臨小,以剛臨柔,亨通是必定的,不存在甚麼題目。但是臨卦中二陽浸盛,極輕易驕溢猖獗,以是必須謹守剛正之道才氣包管亨通。“八月有凶”,這是從“十二動靜卦”上來講,臨卦處在天寒地凍的臘月,但陽氣長,陰氣消,已升至二陽位。而至八月,又是陽消陰長,隻剩二陽,即將消儘了。故曰“八月凶”。但這個“凶”,隻是陰、陽消長的規律罷了,本身原無休咎。
上六:敦臨,吉無咎。
爻辭剖析
“大君”,不是說官做得大,而是指帶領的藝術和戰略。是以甚麼臨?是以聰明去臨,多好。這裡說的是聰明,用聰明去開導人,去感化人,惱人,以是得吉利。“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行中,不管甚麼時候,發明瞭題目要去闡發,並且闡發必須得中,措置也就得中,不偏不倚,惱人宜事。《繫辭傳・下》雲:“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宜之就行中。
鹹,指感、感化。與誰感化?臨誰?因為六四是陰居陰位,很荏弱,在這類柔的環境下,本身奮發不起,以是,初九以本身的剛去感化它。初九也是居高臨下,你太柔了,我以我的德,以我的剛來感化你,以是“貞吉”。
實際上,水患和水利也可轉換的。陰消陽長也可轉換的。
爻辭剖析
不是以到臨,不是以權臨,不是以勢臨,而是智臨,仰仗聰明。
初九:鹹臨,貞吉。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