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隻需一眼便能看出,蓮兒是心無城府的女子,並不會對一件小事做太多他想。那麼,這定勝糕中所包含的警告之意,想必倒是為了穆離軒而籌辦的。
三人沉默了半晌以後,方氏俄然說道:“你抬開端來,讓本宮看看。”她的聲音淡淡的,聽不出涓滴情感。
子歌低著頭,腦筋因久久沉浸於甜得發膩的香氣中而感受有些昏沉,但她仍然強打起精力,細諦聽著三人的說話。自那盤定勝糕端上來今後,蓮兒與皇後、舒妃又敘了近一炷香的時候,聊的雖是南詔的風景情麵,但子歌卻不得不對方氏的言談一再留意,想辨清她的弦外之音。
蓮兒卻對氣候竄改渾然不覺,見綺南走在前麵,便回過甚輕聲對子歌抱怨道:“說了這一下午的雅言,我的腦筋都快繞暈了。得從速安息一會,不然早晨哪有工夫向劉……劉將軍敬酒。”
“娘娘不必擔憂,蓮兒的……婢女精於琴藝,可在我歌舞時為我伴奏。”
十年之前,楊皇後也曾坐在一樣的位置上,笑著衝她喚道“歌兒”,她的眼中霽月清風,毫無陰霾。
聞言,子歌悄悄鬆了口氣。看來,方氏尚冇有在她臉上看出任何端倪。
警告……是讓他勿對蓮兒的婚事施以乾與,任由高湛擺佈安排嗎?由此想來,高湛對蓮兒諸多的所謂噓寒問暖,又何嘗不是一種變相的請願與試圖節製呢?
蓮兒見子歌將頭埋得極低,曉得她為了本身的粗心已是以身犯險,倉猝答道:“那便再好不過了,蓮兒先謝過娘娘美意。”
十年以後,這個處心積慮的女人終究穩坐了這把椅子,而子歌俯身於她的榻前,內心除了恨意,再無其他。
“郡主溫婉貞順,她既偶然懲罰你,本宮又有何態度見怪呢?”方氏衡量的目光在她身上打了個轉,臉上笑意仍然不減,“本宮的屋內有一把當年曾用過的舊琴,名喚綠綺。郡主如果不嫌棄,大能夠借綠綺一用,也好讓大師飽個耳福。”
方氏說道。能隔著簾幕、不與世人相見,子歌自是求之不得,趕緊低頭稱是。
此時,方氏的嘴角含了一抹似有若無的笑意,看上去神態與高湛倒是有七分類似。“湛兒曾提起過,之前在綾羅城入耳聞郡主高歌一曲,妙音遠勝玉笛清。不知本日早晨宮宴時,本宮可有機遇聽聞濁音?”
蓮兒神采又是一僵,將乞助的目光投向子歌,但子歌自知之前插話已是講錯,此時便不好再度開口,隻能低頭佯裝不知。
蓮兒順手指了指子歌,臉上暴露一絲笑意,而子歌心中倒是一凜。事出俄然,她並冇有籌算這麼早在宮宴上拋頭露麵,特彆是徹夜,諸多故交皆會參加。
舒妃坐於側席,安恬地笑著,見如此情狀,她不緊不慢地說了一句:“我聽聞南詔民風自在開放,歌曲多熱忱豪放,不知郡主宮宴上但是要以祝酒歌為大師掃興?”
她神采緋紅,看起來倒是比落日要更素淨幾分。子歌冷靜聽著,冇有作答。湖麵上鋪陳的殘陽,一道道跟著輕風散去,便同如有人震驚了一道埋冇的構造,水底冬眠的暗湧,也跟著這水波,伸展開去。
“不知郡主此番籌辦了甚麼曲子?本宮能夠令琴師先將琴調好,綠綺在閣中已是閒置多時了。”彷彿是看出了蓮兒神采中的遊移,方氏又詰問道。